品名 | 鹿角菜 | 产地 | 青海 |
产品属性 | 菌藻类 | 性状 | 主枝基部扁圆柱形,有壳状固着器,上部扁平,具有2-7次叉状分枝。囊果 |
性 | 寒 | 味 | 微咸 |
归经 | 入心、胃二经。 | 毒性 | 无毒 |
化学成分 | 含角叉菜胶(carrageenan),D-红藻酸(D-rhodic acid)。 | 产品形态 | 原形态 |
炮制工艺 | 晒制 |
鹿角菜不同于海藻类角叉菜,鹿角菜的另一品种,是生长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祁连雪山淡水野生藻类,因形似鹿角而得名。用水浸泡后变新鲜翠绿,晶莹剔透,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功能和吸附作用,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对肠胃道疾病、糖尿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有扶正祛邪之功效,久食可增强体质,防止男女肾气亏损,精力不佳以及溃烂等病。生长于青海海拔3000米的森林地带苔藓丛中,主要分布在中国甘肃、青海等地,是现存Zui原始的植物之一。鹿角菜五月采摘,既可作凉菜,亦可作炒菜或汤。因其味脆香,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备受人们青睐,堪称“雪域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