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质期 | 12个月以上 | 产品标准号 | GB/T22111-2008 |
储藏方法 | 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无污染的储存条件下,适宜长期保存。 | 等级 | 一芽一叶 |
规格 | 200克/饼 | 净重 | 200克 |
绿色食品 | 是 | 内包装 | 棉纸 |
品牌 | 永结 | 生产厂家 | 云南双江勐库荣鑫茶厂 |
生产日期 | 2010年4月19日 | 售卖方式 | 散装 |
特产 | 是 | 外包装 | 纸箱 |
卫生许可证 | 云卫食证字(2006)第530925-000228 | 新奇创意项目 | 没有参与 |
有机食品 | 是 | 原产地 | 云南 |
产品类别 | 普洱茶 |
生茶和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淳化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生普和熟普的加工步骤:生普洱茶:云南大叶种茶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采摘:手工采摘一芽两叶为上。
萎凋:摊凉于无直射阳光通风干燥处三十水分,置于竹编竹篾上方。时间视鲜叶含水量及当时气温湿度。
杀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揉捻:有机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Zui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晒青易于保留茶叶的本质原味。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普洱茶: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干燥摊凉。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
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普洱茶彰显着“和谐”文化
南方嘉木多,普洱茶不争不露却名重天下,它的底蕴和魅力是用什么培注的?
普洱茶原是滇南的方物,唐、宋时期称银生茶,明代始称普洱茶。经过云南10多个民族上千年时间的共同打造,今天它已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它是一种健康的饮品,又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承载物;它为边地各民族的生存发展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它又见证了边地几百年来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漫长历史。
今天当我们走近南诏银生节度故地、车里宣蔚司故地、普洱府故地,到处都能看到一座座古茶山、古茶园,这些古茶山古茶园便是普洱茶Zui早的孕育地、主产地。这些古茶山、古茶园的开创者是云南Zui早种茶的民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哈尼族、拉祜族、攸乐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走进古茶山看着茶园就能读出历史,一座古茶山,万亩古茶树,茶树千姿百态。小的碗口粗,大的二人粗、三人才能合围,可以窥出古茶山的形成跨越了几世纪。
几个世纪,谁在这里坚守,谁有那么执着?正是山中那些中茶的少数民族。这些质朴、善良、坚韧的民族几百年不迁不移一代接一代的种茶,是因为他们有包容和善的性格,相互间能和睦共处、不争、不战、互扶互助。正因为这些种茶民族的和谐相处,才有大山深处长久的安宁,安宁才能发展经济,茶山才会越建越美,茶园才会越种越多,一个个大茶山正是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成果。
普洱茶为什么总让人仰慕、感动?是因为开创它的人是那些心性美善的边地民族。
回顾历史,普洱茶的兴衰始终围绕着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这个大主题,大明王朝统治云南时,为了民族和睦、安名固边,曾鼓励扶持边地各地民族众大力发展茶叶,里宣慰司故地至今还保留着凡五百年以上历史的古村寨都有明代茶园的奇景,大明王朝用茶叶安抚了一方子民,也守住一方疆土。茶叶使边地少数民族与内迁来的汉族第一次实现民族大融合,明朝末年南疆大地普洱茶呈现出第一次盛况—“士庶皆用普茶也”!
清代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加快融合的时期,改土归流后大量的汉人进入茶区,与少数民族一道共建茶山,内地先进技术的传入,促推了普洱茶质与量的提升。
乾隆盛世、国泰民安、边地祥和,在10多个民族,团结和睦共同打造下,普洱茶走向鼎盛。集多元文化的丰采、集、“和、大、贵、美”的气质为一身的普洱茶。被皇上看重尊为国礼;为在藏民Zui爱一日不可无;走出国门赢得喝彩声声,普洱茶带着10多个民族文化优势,得到“名重天下”的赞誉。
普洱茶一路走来浸透了边地10多个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归认感,千年岁月,风风雨雨各个民族携手共度。
“名重天下”来之不易,是各个种茶民族上千年的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和谐共生的成果。
“名重天下”背后还有国家的统一,边疆稳固的历史大幕。
“名重天下”含有博大、包容、纯美、至善的人文精神。
“名重天下”是有“和谐”文化支撑才能达到的高度。
普洱茶能为“士庶皆用”是因为它的大与宽;普洱茶能让富人追捧穷人喜爱是因为它的美与和。
詹英佩云南省茶协会会员
詹英佩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