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 | 100(目) | 纯度 | 99(%) |
一般认为,产生电荷是由于电气石具有热电性和压电性。nakamura指出,电荷的产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自发的极化效应ps导致,ps=5ps/dt,被称为初次热电效应;另一个是由晶体的热振动或受应力导致,在一定方向的电极化现象可表示为:i=s[(dps/dt)+d33c33(dξ2/dt)]/dt.。括号中的3项分别代表初次极化效应、由热膨胀和压电压电效应导致的二次热电效应。根据计算,二次热电效应(300oc)可达i=2×10的10次方~3×10的10次方a,与观察到的现象想吻合。电气石的热电性是一种带电的、不对称的、非简谐性振动,热电系数k随着温度增高而非线性增加。根据donnay研究热电效应主要是由于晶体结构中心、3个八面体共有的0(1)的不对称、非简谐性振动引起的。在实验中,温度从193至393k变化时,它的重心偏移了0。005a,即标准偏差的10倍。这是惟一一个原子,其偏移量远远超出实验的误差许可。热电性也有可能与na的o(2)有关,它们也存在异常大的温度系数,但没有大的位移。由于样品是不含fe的锂电气石,应该考虑到fe对热电效应的负作用,很多文献提到,黑电气石(fe-电气石)几乎没有可检测到的热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