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大帝
简称“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源于原始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東漢中後期張陵在蜀中創立的五斗米道吸收傳統的民間信仰,尊奉天、地、水三官為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
據《三國志·張魯傳》記載,張角行太平道,張魯行五斗米道,都有為病者請禱的法術,即作書三通,上寫病者姓名與謝罪之意一置于山巔,一埋于地,一沉于水,稱為“三官手書”。一說為金、木、水三官,具體化為守衛天門的唐、葛、周三將軍。也有說三官指堯、舜、禹三帝為元始天尊吐氣化成。《重增搜神記》的說法比較普遍,稱三官是陳子禱與龍王三女所生三子,皆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故元始天尊封長男為上元一品九氣天官紫微大帝,住玄都元陽七寶紫微上宮,總主天帝神王、上聖高真、三羅萬象星君;次男為中元二品七氣地官清虛大帝,住無極世界洞空清虛之宮,總主五岳帝君與二十四治山川、九地上皇、四維八極神君;三男為下元三品五氣水官洞陰大帝,住金靈長樂宮,總主九江水帝、四讀神君與三河四海之神。此說將三官與“三元日”相聯繫,稱天官誕生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地官生日七月十五,水官生日十月十五。每逢三元節,信仰者皆至廟宇懺悔罪過,祈福免災,故又稱三官為“三元大帝”。三官中以天宮信仰為普遍,民間視為“福神”。舊時各地有三官廟、三官殿、三官堂等。《道藏》中有《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三官燈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