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在安徽庐州出生,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登进士第。为官期间,包拯累迁监察御史。在担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包拯严查贪官污吏,肃正纲纪。在宋仁宗赵祯面前,他能冒犯威严,大胆给领导“提意见”。被包拯弹劾的官员不知其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包拯六次上奏弹劾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
宋仁宗的爱妃张贵妃出身普通,然而容貌出众,宋仁宗对其宠爱有加。张贵妃的娘家人大多没什么大出息,唯一有希望的是其伯父张尧佐,其在基层担任过宪州、筠州推官等小官。为了让娘家人能够出人头地,张贵妃在仁宗旁不时吹吹枕头风。仁宗爱屋及乌,这样张尧佐就被一路火箭提拔,担任了三司户部判官、户部副使,掌管部分财政工作。不久,他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再后来一路向上,又晋升为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并Zui终担任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工作。一年多次晋升,造成很多官员的不满和反对。包拯曾任户部副使,他的顶头上司便是张尧佐。张尧佐为官任性,仗着国丈的身份,经常肆意妄为,包拯对其为人十分了解,清楚他的品行。包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了端正朝风,他对皇亲国戚也能动真格。他和谏官陈旭、吴奎等人一起向仁宗陈述实情,弹劾张尧佐,指出张尧佐是个平庸之才,为官腐败,建议将其调离三司,降职使用,改授其他闲散职务。张贵妃当然不肯,也许是仁宗受张贵妃的压力,也许是为了削弱包拯的锋芒,张尧佐不但没有被贬,反而不久后被提拔为宣徽南院使。仁宗任命一出,群臣议论纷纷。包公在3天内又上了第二个奏章,更尖锐地指出张尧佐作为外戚,才能平庸,恣意妄为,窃踞高位。包拯抨击异常尖锐。可是,几天后仁宗还是没有答复。包拯誓不甘休,接着发动第三次弹劾,说张尧佐的火箭式提拔已经破坏了制度,群臣不服,皇帝威信损害,也给国家利益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应立即纠正。但是仁宗依旧没有接受包拯等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