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红星 | 净重 | 500(ml) |
酒精含量 | 50(%) | 原料与配料 | 纯净水,高梁 |
生产厂家 |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 | OEM | 否 |
原产地 | 北京 | 特产 | 是 |
储藏方法 | 阴凉处 | 生产日期 | 见包装 |
历史的必然选择:探源“二锅头宗师”
中华白酒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它们共同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又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正如酱香以茅台为头、浓香以泸州老窖为源,北京二锅头以红星为宗——这个透着浓浓京味儿的白酒品类,已经超越了以香型划分的畛域,成为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京城众多的二锅头酒当中,又以红星二锅头为源头——嫡传八百年传统酿制技艺,开创中国白酒的二锅头品类,引领二锅头酒60年的发展。
《旅伴》:2008年红星申报的“北京二锅头酒酿制技艺”被批准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红星第八代传人被批准为的北京二锅头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Zui的二锅头酿造技艺是秘而不宣的,红星是采用什么方式在传授呢?能简单说说它的工艺吗?
红星:红星公司因全面继承了北京12家酒坊之二锅头传统酿制技艺而被列为这一技艺的传承人,这证明了红星为发展二锅头产业做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二锅头源于北京烧酒已有800年的历史,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源升号”酒坊的酿造技师赵存仁三兄弟为纯净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老五甑发酵法、混蒸混烧、看花接酒等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掐头、去尾、取中段”的特色工艺。二锅头工艺由此诞生,而这种酿制技艺是历代重要技艺传人以师徒相授,口传身授,代代相传的形式为载体的民间手工艺,北京二锅头酒酿制技艺的传承发展还具有独特的神秘特征,即酒的酿制过程中质量的控制主要依靠人的眼观、鼻闻、口尝来完成,这也是历代酿酒大师的神秘绝技。
《旅伴》:红星二锅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二锅头”究竟是什么样的来历?
红星:在清朝康熙十九年,京城前门外“源升号”酿酒技师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三兄弟进行大胆创新,采用掐头去尾工艺,只选取第二锅冷却流出的烧酒,大大提高了酒质——这就是此后被广为采用的“二锅头工艺”。不过,在红星二锅头之前,并没有“锅头”的叫法,只有烧刀子、白干之称。直到1949年红星成立,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批二锅头酒(即开国献礼酒”),才正式采用“红星二锅头”这一名称。二锅头,首创以传统酿造工艺命名白酒,可谓的创举。这是红星发展史乃至中国白酒史上的一大创举。
《旅伴》:北京生产二锅头的企业众多,红星作为二锅头的宗师与其他生产二锅头的企业有什么关系吗?
红星:与一些生产二锅头企业红星做到了“扶持”和“分享”与全行业共谋发展。由于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对酒类实行专烧专卖,生产二锅头酒的仅有红星一家。1965年,红星受政府委托,向北京郊县顺义牛栏山等19家酒厂无私传授二锅头酿制技艺,全力帮扶其发展生产,带领二锅头品类不断发展壮大。在红星的大力扶助下,京郊各个二锅头酿酒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二锅头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八十年代初,红星又从行业大局出发,主动放弃“二锅头”注册使用的机会,与同行共享“二锅头”商标,在红星的奉献和引领下,如今二锅头酒已发展成为我国产销量第一的白酒品种。
《旅伴》: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酒厂,红星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坚持了什么?又创新了什么?
红星:红星一直坚守质量关,坚持担着负领导二锅头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任。红星公司着重管理创新、营销创新、 产品创新,产品已发展为普通、特制、精品、珍品、珍藏等5大系列产品群, 适应百姓和市场的需求,推动了企业持续发展三十年来,红星二锅头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从中低档酒到中高档酒,从京城当家酒到红遍全国至走向世界,发展进程稳健而高速。
《旅伴》: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在尝试中国名酒时也会二锅头。同时,在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一族更多消费洋酒,相较其他中国名酒,红星得到年轻一族更多的偏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红星:红星二锅头作为北京特产和“京味儿文化”的代表,如同京剧一样是外国人眼中名副其实的中国“国粹”北京“名片”人们经常把“登长城、吃全聚德烤鸭、喝红星二锅头”作为介绍北京的流行语。公司近年来推出了文化底蕴深厚、品位高雅的红星珍品二锅头、红星1949等,这些产品都是二锅头独特工艺的体现,已成为北京高档白酒的经典代表,成为首都招待国内外宾客的北京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