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单元测试时,代码覆盖率常常被拿来作为衡量测试好坏的指标,甚至,用代码覆盖率来考核测试任务完成情况,比如,代码覆盖率必须达到80%或
90%。于是乎,测试人员费尽心思设计案例覆盖代码。用代码覆盖率来衡量,有利也有有弊。
函数覆盖(Function Coverage),有执行到程式中的每一个函数(或副程式)吗。
语句覆盖(Statement Coverage),又称行覆盖(Line Coverage),段覆盖(Segment
Coverage),基本块覆盖(Basic Block
Coverage),这是Zui常用也是Zui常见的一种覆盖方式,就是度量被测代码中每个可执行语句是否被执行到了。这里说的是“可执行语句”,因此就不会包括像C++的头文件声明,代码注释,空行,等等。非常好理解,只统计能够执行的代码被执行了多少行。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一行的花括号{}也常常被统计进去。语句覆盖常常被人指责为“Zui弱的覆盖”,它只管覆盖代码中的执行语句,却不考虑各种分支的组合等等。假如你的上司只要求你达到语句覆盖,那么你可以省下很多功夫,但是,换来的确实测试效果的不明显,很难更多地发现代码中的问题。
判断覆盖(Decision Coverage),又称分支覆盖(Branch Coverage),所有边界覆盖(All-Edges
Coverage),基本路径覆盖(Basic Path
Coverage),判定路径覆盖(Decision-Decision-Path)。它度量程序中每一个判定的分支是否都被测试到了。这句话是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应该非常容易和下面说到的条件覆盖混淆。因此我们直接介绍第三种覆盖方式,然后和判定覆盖一起来对比,就明白两者是怎么回事了。
条件覆盖(Condition Coverage),它度量判定中的每个子表达式结果true和false是否被测试到了。
路径覆盖(Path Coverage),又称断言覆盖(Predicate Coverage)。它度量了是否函数的每一个分支都被执行了。
这句话也非常好理解,就是所有可能的分支都执行一遍,有多个分支嵌套时,需要对多个分支进行排列组合,可想而知,测试路径随着分支的数量指数级别增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