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业设施电站,首先要明确土地性质,土地性质决定了农业棚形。第二是要和投资方进行有效沟通,建议要有农业团队的参加,了解业主的需要。第三,现在的用地越来越紧张,建议先有农业,后有光伏,保证土地的有效利用。
农光互补项目设计特殊性
1.对光伏组件的选型及排布方式要求
需充分考虑大棚内作物的采光要求,能够满足作物生长所需透光率,同时考虑不同排布形式对棚内光线的影响。
2.对光伏系统设备要求
光伏组件、接线盒、电缆、桥架、汇流箱等选型需考虑大棚内高湿环境的影响。
3.组件安装倾角特殊性
大棚应根据日光温室建造规范选择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前屋面倾角,如果组件安装于前屋面上兼做大棚的棚顶,倾角设计要综合考虑大棚用钢量、棚内温度、湿度以及发电量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总平面布置设计特殊性
总平面布置时除了考虑发电工艺合理需求外,还应关注合理布置农业生产工艺流程、关注实现观光、旅游、示范功能,在功能区划分、道路规划、物流组织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
建造形式
光伏农业大棚的建造主要是一体化的薄膜光伏大棚(发电组件与钢骨架柔性连接)、在原有大棚上的专业改造等。一般新建大棚按照一体化建设,见下图所示。
大棚发电组件可选用薄膜组件、多晶硅、单晶硅组件。光伏大棚与普通大棚相比,其钢架结构要复杂、造价相对比普通的大棚高。
利用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两大资源,依托观赏苗等生态旅游资源,配合有机蔬菜等农产品生产采摘等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休闲和体验等旅游项目,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观光农业。
与传统农业相比,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更加重视科技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将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因此,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产出清洁绿色能源,还能实现高效种植,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