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4-B04M 设测量间隔为Δt,并且初始温升为0,由式(6)和(7)
A0=0
……
上列各式中N可以为变量。
逐次计算,逐次与k比较,直至Ax≥k时控制器动作。则
此后
GM4-B04M
……
在有辅助电源的情况下,A值逐渐递减,直至软起动器重新起动,A值又开始递增;或辅助电源断开,A值清零。
为防止过载脱扣后,软起动器在短时内的再接通并在短时内再分断,可设置一定的恢复时间,以保证在恢复时间内,软起动器不得起动。
6 测量误差分析
对式(8)微分:
忽略Ar的测量和控制误差,取
dAr=0
由上式可得
,即
GM4-B04M
转换为误差传递关系式:
(15)
式(15)反映了延时测量相对误差与电流测量相对误差的关系。
令
由式(15)
令
则
对应表1中的计算值tr,在表2中列出p和f的相应值。
表2 与表1中计算值tr对应的p和f值
表2的误差传递系数f的估算值与表1的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在较低过载倍数下由电流测量误差所引起的延时时间误差较大。
7 保护特性的斜率调节
7.1 建立数学模型
为了满足不同的配合需要,现在有的制造厂提供了改变长延时保护特性斜率的调节功能[2]或参照IEC
60255标准提供了不同数学模型的保护特性。为了实现保护特性的斜率调节,本文推荐两种数学模型并用的方案。
(1)基本数学模型
经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以式(7)作为基本保护特性的基本数学模型。
(2)用于斜率调节的数学模型
可选用国家标准GB 14598.7(等同IEC
60255-3)推荐的数学模型用于斜率调节。根据GB 14598.7:
(16)
式中:N=I/Ir
指数α可选
K为常数
现以三种斜率的保护特性为例:
● A型反时限
tr=K/(N0.02-1) (17)
● B型反时限
tr=K/(N-1) (18)
● C型反时限
tr=K/(N4-1) (19)
K值可根据保护要求设定,或参照前述基本保护特性NIr(如N=2或N=6)对应的时间tr设定。
7.2 动作值的测量和控制
将式(17)、(18)、(19)变换为
A=t(N0.02-1) (20)GM4-B04M
A=t(N-1) (21)
A=t(N4-1) (22)
在实际运行中可每经过一个等间隔Δt进行一次累加,逐次计算A值,逐次与K值比较,直至达到设定值K值,求出延时时间tr。
以式(21)为例,设
如何学习别人的程序
1 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时不仅要收集程序还要收集程序所附带的工艺流程及I/O分配表。
2
程序分类。在收集到前人的程序后,首先加以分类。以不同品牌的程序分类——再以不同功能细分。
3
选择程序加以理解。分类完成后就是慢慢的“消化”程序了。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PLC程序或是自己将要用到的程序样例下手,这样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4 对于有工艺流程及I/O分配表的程序进行理解。
1) 了解程序的工艺流程。
2) I/O分配。把I/O分配表中的说明加在程序的注释中。
3)
理解中间位。在程序设计时肯定会用到诸多的中间位做转接,然后搞清楚每一步或每一网络所对应的中间位的功能,在程序中加以注释。
4)
理解定时器。程序中定时器的功能要清楚,特别是有时间日期控制的,定时器的功能是比较重要的。其意义也要记录下来。
5) 理解计数器。
6)
理解陌生指令。在“消化”别人程序的过程中,不勉会看到一些自己没用过或不熟悉的指令,这也是自己要重点理解的对象,要准备一份电子指令手册随时查找,并在程序中记录。这才是自己要学习与进步的地方。
所属分类:
中国电工电气网 /
PLC本页链接:http://product.11467.com/info/5038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