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台粳8号’的品种特征与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产地环境要求、生育指标、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仙游县钟山镇‘台粳8号’中稻种植定量栽培,其他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2、品种特征特性
台粳8号属粳型常规优质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株高105cm,分蘖力中等。株型集散适中,叶片直立、剑叶短直,后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米质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种子质 量标准应符合GB4404.1-1996的要求。
3、产量及产量构成
3.1单产:正常栽培条件下单产不低于530kg/亩.
3.2产量构成:有效穗19~20万/亩,穂粒总数140~145粒、结实率80~85%,千粒重24~25g。
4、产地环境要求:稻田灌排方便、土壤肥沃、集中连片。产地环境应符合 NY 5116 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5、生育指标
5.1秧苗标准:旱育秧秧龄 30~35d,叶龄 5.0~6.0叶,苗高18~20cm,带蘖率85%以上,单株平均带蘖数1个左右。机插秧秧龄18~20d,叶龄3.0~4.0叶,苗高12~18cm,单株发根数12~16 条,百株茎叶干重2g以上。
5.2密度:旱育秧栽插密度1.6~1.8万穴/亩,每穴苗数2~3株。机插秧栽插密度1.6~1.8万穴/亩,每穴苗数3~4株。
5.3 分蘖期:栽后5~7d 始蘖,栽后20~25d 够苗,够苗期叶龄13.0~14.0叶,Zui高茎蘖数为28~30万/亩。
5.4 拔节长穗期:拔节初期叶色自然褪淡,剑叶露尖时封行,出穗期单茎绿叶数≥5.0张。
5.5 成熟期:单茎绿叶数≥2.0张。
6、栽培技术要点
6.1秧苗期
6.1.1秧田培肥。苗床在播种前2个月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播种前10~15d 施用速效肥,每亩用纯氮(N)10~12kg,磷(P2O5)5~7kg,钾(K2O)13~15kg。对未培肥或培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田
|
块,可选用保苗壮、壮秧剂等旱育秧苗床专用肥,按产品使用要求和标准临时培肥。(2)机插秧。对菜园土,一般不需培肥,经粉碎过筛后可直接使用。对旱田土或稻田土,在播种前2个月每亩匀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kg,以及25% 氮磷钾复合肥60~70kg等。禁止使用草木灰进行培肥。建议选用专用壮秧剂代替无机肥进行培肥,一般每100kg 细土拌专用壮秧剂0.5~0.8kg(具体用量应根据不同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禁止使用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 铵等直接拌作底肥。
6.1.2 播期。6月上、中旬。
6.1.3 播量。3~4kg/亩。
6.1.4 种子处理。播前晒种1~2d,过筛去杂。播前用25%施保克40mL、4.2% 浸种灵2mL、20%吡虫啉20g,兑清水6kg 配成溶液,加入干种 4kg,浸种 48~60h,日浸夜露,直至露白。
6.1.5 苗床肥水管理。(1)旱育秧。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及时覆膜保墒,1叶1心齐苗期揭膜补水,3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秧苗4叶期后以旱管为主,如中午叶片出现卷叶、傍晚不能展开时及时补水。对于培肥不足的田块,在2叶1心期结合浇水,每亩用尿素8~10kg,兑成1%肥液进行浇施。正常秧田在4叶期后,看苗追施稀粪水,或结合补水追施1%~2%的尿素液,每 667㎡ 用尿素4~5kg。在拔秧前1~2d,每亩秧田施尿素7~8kg作送嫁肥。(2)机插秧。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及时覆膜保墒。1叶1心齐苗期揭膜补水,3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移栽前2~3d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1叶1心期施断奶肥,每亩苗床用腐熟农家肥400kg兑水800kg或用尿素5kg兑水500kg于傍晚浇施或洒施,若床土肥沃可免施。移栽前3~4d,视秧苗长势施用送嫁肥,每亩苗床用尿素4~5kg 兑水500kg,于傍晚洒施;若秧苗叶色浓绿,叶片下披可免施。
6.2 大田期
6.2.1大田整地。6月初耕翻晒垡,上水后施无机肥旋耕整平,田面高低相差不得超过2~3cm。移栽前需泥浆沉淀, 沙质土沉实1d 左右,壤土沉实2d左右,粘土沉实3d左右,达到泥水分清。
6.2.2合理密植
台粳8号分蘖力中等,应适当密植,株行距为20cm×17cm,每丛4苗左右,亩基本苗保持在8万株左右。提倡浅插,以利早发。
6.2.3肥料管理
在施肥上,台粳8号需肥量较大,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旅足基肥,早施追肥,少施或不施穗肥,增施磷、钾肥,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施纯氮10 kg/亩左右,氮、磷、钾比例1.0:0.6:0.8左右,基肥中纯氮施用量占总氮量的70%。收割前6 d断水落干,以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
6.2.4灌溉技术
(1)移栽至够苗期。保持3~5cm的浅水层。(2)够苗期至孕穗期。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5%左右,即开始脱水搁田,第一次搁田搁至田边 1m 处土表发白,灌跑马水,再搁,第二次搁至田边1m左右土面出现细小裂缝、田中硬板时,再上跑马水后,视生育进程搁田,搁田程度和时间可逐步加重和延长。(3)孕穗期至成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 歇灌溉为主,做到前水不出、后水不进,即当田间灌一次浅水层后,待土壤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层。收获前5~7d断水,切忌过早断水。
7、病虫草防治
7.1 防治原则 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1989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7.2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主要是采用群体质量栽培 技术,控制大田群体,节氮增磷补钾,提高个体素质,增强抗病虫能力。(2)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3)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害虫。(4)化学防治。台粳8号对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斑飞虱、白背飞虱等抗性较弱,要及时防治。
台粳8号属常规优质稻,种子田要及时除杂去劣,收货时要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
表1 病虫害防治推荐用药及浓度
防治对象 |
防治时间 |
药剂 |
剂量 |
防治方法 |
秧田草害 |
秧床盖土后覆膜前 |
36%水旱灵乳油 |
7mL/33㎡ |
兑水3kg均匀喷于秧床表面 |
本田草害 |
水稻移栽后3~5天 |
35%丁苄可湿性粉剂 |
80g/亩 |
兑细土(沙)15~20kg 均匀撒施,保持3~5cm 浅水层(不淹苗心)5~7d |
条纹枯病 |
一代成虫迁入高峰期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60g/亩 |
兑水 50kg 手动喷雾或兑水 20kg 机动弥雾 |
灰飞虱 |
秧田5天1次,大田二代若虫高峰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60g/亩 |
兑水 50kg 手动喷雾或兑水 20kg 机动弥雾 |
纵卷叶螟 |
二、三、四代 2 龄幼虫高峰期 |
9%丰东乳油 |
75mL/亩 |
兑水50kg手动喷雾或兑水20kg机动弥雾 |
白背飞虱 |
二代低龄若虫高峰 |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20g/亩 |
兑水 50kg 手动喷雾或兑水 30kg 机动弥雾 |
褐飞虱 |
三、四代低龄若虫高峰 |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30g/亩 |
兑水 50kg 手动喷雾或兑水 30kg 机动弥雾 |
纹枯病 |
在病情急增期防治第 1 次,以后酌情防治第 2 次 |
5% 井冈霉素水剂 |
200mL/亩 |
兑水75kg手动喷雾或兑水30kg机动弥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