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onel601钢板焊接工艺需严格控制热输入、气体保护、焊材选择及焊后处理,以下为具体要点:
焊接方法选择
TIG焊(钨极氩弧焊):
适用于薄板或精密结构,推荐直流正接,采用纯度≥99.99%的氩气保护,流量10~15升/分钟,可jingque控制热输入。
MIG焊(气体保护焊):
需匹配ERNiCrCoMo-1焊材,其抗裂性优于ERNiCrFe-11,适用于中厚板焊接,减少结晶裂纹风险。
手工电弧焊:
需严格控制热输入,避免组织偏析,适用于现场维修或复杂结构补焊,但需注意焊缝质量。
焊前准备
坡口处理:
采用机械切削加工U、V型坡口,角度需大于常规不锈钢。坡口及两侧25mm范围内需用不锈钢丝刷打磨至金属光泽,并用清洗油污。
焊材选择:
推荐ERNiCrCoMo-1焊材,其抗拉强度及塑性优于ERNiCrFe-11,且耐晶间腐蚀能力更强。焊材需符合ANSI AWS A5.14和ASME SFA5.14标准。
预热控制:
层间温度不超过120℃,避免高温停留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化,影响焊缝韧性。
焊接过程控制
热输入管理:
焊接热输入需控制在20~25kJ/cm,采用小直径焊丝、小电流、快速焊及多层多道焊工艺,减少电弧热输入。
焊接参数:
焊接电流、电压需根据板厚调整,焊接速度需匹配热输入要求,避免焊接变形。
气体保护:
氩弧焊时正面氩气流量12~14L/min,背面17~18L/min,防止焊缝氧化。
操作手法:
采用摆动焊接增加熔池流动性,解决熔敷金属流动性差导致的未熔合缺陷,但需避免过度摆动导致热输入增加。
焊后处理
热处理:
采用870℃均匀化退火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降低热裂纹敏感性。
质量检测:
焊缝需通过超声波检测(UT)或射线检测(RT),确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拉伸试验要求抗拉强度达母材90%以上,弯曲试验需无裂纹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