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尚雕艺厂位于中国重庆市涪陵区,是一家集设计、雕刻、加工为一体的专业生产厂家,拥有的设计师和雕刻师,采用电脑雕刻与传统手工相结合的方式,可在各类材质上进行雕刻深加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欢迎来人来电咨询。
本厂主营业务:立体雕刻、大型浮雕、石碑、仿古牌匾、镂空隔断装饰、园林景观石刻字、艺术瓷像、书画篆刻、广告招牌、字牌设计与制作……
可加工材料:各类石材、木材、竹、陶瓷、玻璃、金属、铝塑板、双色板、发泡板、亚克力板等,承接来料、定制加工。
所谓牌匾,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挂在门楣上或墙上,题着字的木板”。
查阅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到安帝建光元年(121)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是找不到“牌”字和“匾”字的,甚至在《古汉语词典》中也没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牌匾存在的历史不悠久。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匾”字与“扁”字是相通的。匾额早在秦代就有了专门的称谓。汉高祖六年(前201)丞相萧何所题的“苍龙”和“白虎”匾是文献记载里Zui早和Zui具体的匾额,距今已有2214年的历史。当时的匾额还是由皇朝官府垄断的,匾(即“署书”)在当时只能悬挂于宫廷官府建筑的门额之上,或许,这就是“匾额”一词的由来。
此外,古代牌匾也叫做“匾额”,简称“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日记《过小孤山大孤山》写道:“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考证相关史料得知,小孤山上的庙宇始建于唐代,当年陆游游历该地时,但见“祠宇极于荒残”。据此可以判断在唐宋时期,标明庙宇名称的牌匾就已经广为存在;牌匾作为一种文化物象也普遍存在于社会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