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尚古 | 商品条形码 | 自产 |
卫生许可证 | 农家自产 | 产品标准号 | 自产 |
净重 | 500(g) | 保质期 | 12个月以上(个月) |
原料与配料 | 茶叶 | 等级 | 各种等级 |
净度 | 98% | 生产厂家 | 农家自产 |
外包装 | 散装 | 内包装 | 散装 |
特产 | 是 | 储藏方法 | 低温冷藏 |
规格 | 龙井茶 | 生产日期 | 2010年 |
售卖方式 | 散装 | 原产地 | 浙江 |
欢迎广大爱茶者前来选购!
【名称】:生态龙井
【类别】:绿茶
【产地】:浙江磐安县玉山区
【香型】:颜色绿中带黄,为浓香型。
优越品质 |
磐安自然条件优越,茶叶生产管理规范,加工。生产的茶叶,以其优异的品质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磐安生态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光润匀整,色泽翠中呈宝光色,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鲜醇爽口,汤色鲜绿明亮。 |
鲜叶采摘 |
采摘的标准一般是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以及少量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再经过精致的工艺加工而成. |
泡茶技术 |
(1)茶叶用量 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水老”。此时,溶于书一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既丧失。 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小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 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泡出)也就是说把茶“烫熟”了。 物质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 冲三次既可。” Zui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
干茶展示 | |
茶叶包装 |
茶叶包装一般分散装/袋装/礼盒装. |
茶叶的存储方法 |
名优绿茶:是所有茶类中Zui易陈化变质的茶,极易失去光润的色泽及特有的香气。家庭贮藏名优绿茶可 采用生石灰吸湿贮藏法。即选择密封容器(如瓦缸、瓷坛或无异味的铁筒等),将生石灰块装在布袋中, 置于容器内,茶叶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布袋上,将容器口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有条件的还可 以将生石灰吸湿后的茶叶用镀铝复合袋包装,内置除氧剂,封口后置于冰箱中,可两年左右保持茶叶品 质基本不变。 |
茶叶的储存条件 |
①干燥是两层含意一是茶叶在贮藏前,本身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二是环境的相对湿度要低。 据研究,茶叶在贮藏时的含水量是3%,含水量越高,茶叶中的有益成分扩散和变化就越快,超过 一定限度,茶叶就会变质。因此在贮前,应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3-5%,如抓一小撮茶叶用手指轻轻 捻搓,如立即变成粉末,即表明其含水量在此范围内,适宜贮藏。如含水量较高,要在进行干燥处理 以后再行贮藏。 ②低温温度升高可加速茶叶的氧化(茶叶陈化变质就是茶叶氧化的结果)。氧化使茶叶中一些原可溶 于水的物质,变得难溶或不溶于水,芳香物质也遭到破坏。据试验,茶叶在零下5℃时,氧化过程十分 缓慢,在零下20℃以下,氧化几乎停止,可使茶叶久藏不变。 ③避光强光可加速茶叶的氧化,使茶叶中的一些物质起光化反应,产生“日晒味”。因此,贮藏 茶叶要避免光照。 ④防异味茶叶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质活泼,当茶叶与香皂、樟脑、卷烟等接触后,会很快吸咐 它们的气味,使茶叶产生异味。因此,要严防与有异味的物质接触,贮茶容器也必须保持清洁无味。 |
生长环境 |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总面积1195.68平方公里,其中低中山面积968.40平方公里,占86%;耕地面积71.33平方公里, 占面积的6%,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峦起伏,山清水秀,常年云雾缭绕,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 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445.80毫米,年均气温16.10℃,是一个典型的纯山区县。磐安县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75%, 土壤深厚肥沃,自然隔离条件好,环境污染少,2000年3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第一批生态示范区。
|
产区规模 |
磐安县2007年全县茶叶总面积6.4万亩,总产量2123吨,总产值14013万元。,其中以龙井茶为主的名优茶产量1212吨, 产值9938万元,占茶叶总产量的53%和茶叶总产值的94%。农民人均收入中有25%来自茶叶,其中重点产茶区玉山区域。 根据2001年10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磐安县的玉山区域被划为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2002年1月8日, 磐安县政府向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正式申报“中国磐安·生态龙井茶之乡”称号。3月中旬,通过组委会审 查批准。4月8日,组委会与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命名磐安县为“中国磐安·生态龙井茶之乡”, 磐安县成为全国首个获此称号的县(市)。 |
茶史追溯 |
磐安自古产茶。据传,晋道士许逊布道进入磐安玉山,在茶农家喝了十分香醇的茶叶,便流连忘返。当时由于茶叶滞销, 茶农正愁眉不展,许逊见了这满山的茶树,还有堆积如山的茶叶,就决定住下来,帮助茶农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他一面教 茶农改进茶叶加工工艺,保持绿色原质和白毛特色,制成了“婺州东白”,一面派道徒四处施茶游说。从此四方茶商纷纷 慕名前来收购,玉山茶叶供不应求,玉山的古茶场便成为磐安Zui早的茶叶交易市场。在唐代,境内大盘山一带采制的 “婺州东白”即被列为贡品。现保存完好,始建于宋重修于清的磐安玉山古茶场,占地3000平方米,是我国幸存唯一的 古茶场,2006年05月25日,玉山古茶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为纪念 许逊道长对茶农的贡献,玉山茶农在茶场山麓建庙宇塑金身纪念他。 磐安玉山宋代古茶场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