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一、特征特性
本植物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生产上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全生育期约125天。须根,根群发达。地下茎为三棱形。
分蘖力很强,株高30-100cm。单叶互生,叶片狭窄细长。多出聚伞花序,顶花,花两性,白色,但大多不开花或开花不结
实。地下茎一部分长出地面形成分株,另一部分末端膨大成块茎。
二、栽培要点
1、 土壤选择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红、黄、砂壤土均可种植,但要获高产,栽培上要求选择砂壤土和砂土种植。
2、 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与种子萌发出苗、幼苗生长关系密切。一般要求播种前20天进行整地,做到深耕、平整、疏松、
细碎、湿润。一般按厢宽1.6m、沟宽20cm、沟深30cm作垄,这样可以加深作层、促进块茎生长。
3、 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是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举措。基肥要求量足、质优、养分全。一般在整地时每亩(667平米)施优
质堆肥或火土灰2000公斤,加上25%硫基复合肥和过磷酸钙各20公斤作基肥。
4、 适时播种与种子处理
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可播种,但以4月-5月下旬播种产量较高。播前选大粒饱满、无伤痕、老熟一致的
块茎干果作种。 早春播种,应进行浸种、催芽。如当地鼠雀、地下害虫多,播种前可用药剂对块茎作处理再行
播种。 浸种、催芽方法:用温水(45-50℃)浸种1-3天,当表面无皱纹时即可捞出催芽。催芽采用堆积法,即
将浸好的块茎堆放在箩筐内或草袋内,每天用40-45℃温水淋1-2次,使堆温达到30℃左右(如堆温高到40℃时
应摊开降温)。6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
5、 播种密度
播种按行距45cm、株距15-20cm开条沟或挖穴,沟(穴)深3-5cm,每亩播7000-14000穴,每穴播1-2粒,
每亩用种10公斤左右。
6、 加强管理
(1)查蔸补苗。在苗高5cm时选阴天查蔸补苗,移密补稀。
(2)中耕培土。中耕松土,使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分蘖增多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壤板结,应进
行中耕,深度8-10cm,结合除草。第二次中耕距头次10-15天,宜稍浅。分蘖盛期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宜
较第二次更浅。以后再次中耕时要进行培土,厚度以8cm为宜,以增厚块茎层、利于增产。
(3)及时追肥。追肥能及时补充植株各时期所需营养,便于植株健壮生长。追肥应已氮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
分2次,第一次在出苗后15天,每亩施尿素5公斤,促苗提孽;第二次分蘖盛期,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促块
茎膨大。
(4)合理灌溉。本植物抗旱力较强,但需水量也较大。栽种整个生长期内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分蘖期
和果实膨大期,如此时缺水则分蘖少、果少、果小、产量低。应浇水灌溉,以土壤湿润为度。
(5)防治病虫。本植物基本没有病害发生,虫害有危害茎叶的螟虫、危害块茎的黄丝蚁、危害地下根的蛴螬,主
要采用药剂防治。
7、 喷药促块茎膨大
在底肥充足情况下,茎叶高度可达1米。生长中后期(收获前60-40天)可喷施由我公司研制的药剂1-2次,
可促进营养物质向下运输、使块茎有效膨大,对提高块茎产量大有好处。
8、 收获与贮藏
当植株大部分叶片枯黄、地下块茎呈桔黄色,即可收获。宜选在晴天进行收获。如土质疏松,可将地上草留
茬20cm,连蔸拔起(蔸下有果70%左右 )。或者用钉耙挖起块茎、晒1-2天后,摘下筛净、晒干贮藏(当块茎含
水量达12%以下就可贮藏)。
|
|
每毫克矿物质mg/kg.
|
||||||
镁: 1070
|
||||||
纳: 34
|
||||||
钾: 7870
|
||||||
磷: 2557
|
||||||
|
本产品的品种是油莎豆,级别是原种,品种纯度是99.9(%),净度是99.0(%),发芽率≥是95.0(%),含水量≥是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