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如来 | 材质 | 青铜 |
造型 | 神佛 | 工艺 | 雕刻 |
纹饰图案 | 人物神像 | 适用场所 | 办公、家居、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宗教庙宇、园林、广场、学校、展览馆、商场、其他 |
制作方法 | 纯手工 | 品牌 | 牧野魂 |
产品编号 | 电询 | 规格(长*宽*高) | 电询 |
产地 | 河南 | 使用场合 | 广告促销、会议庆典、商务公关、答谢客户、开业典礼、节日庆祝、婚庆、生日、乔迁、家居摆挂件、招财用品、镇宅用品、纪念收藏品、其他 |
送礼对象 | 其他 | 是否提供加工定制 | 是 |
佛像(站) | |||
长cm | 宽cm | 高cm | 出厂价格 |
26 | 17 | 120.0 | 5697 |
28 | 19 | 130.0 | 6687 |
30 | 20 | 140.0 | 7755 |
33 | 22 | 150.0 | 8902 |
35 | 23 | 160.0 | 13505 |
39 | 26 | 180.0 | 17092 |
43 | 29 | 200.0 | 21101 |
50 | 33 | 230.0 | 31395 |
81 | 62 | 260.0 | 61178 |
100 | 77 | 320.0 | 92671 |
125 | 96 | 400.0 | 154452 |
156 | 120 | 500.0 | 241332 |
188 | 144 | 600.0 | 347518 |
219 | 168 | 700.0 | 630681 |
250 | 192 | 800.0 | 823747 |
281 | 216 | 900.0 | 1042554 |
297 | 228 | 950.0 | 1161611 |
313 | 240 | 1000.0 | 1287104 |
344 | 264 | 1100.0 | 2190088 |
375 | 288 | 1200.0 | 2606386 |
406 | 312 | 1300.0 | 3058883 |
469 | 360 | 1500.0 | 4072478 |
563 | 432 | 1800.0 | 7330460 |
625 | 480 | 2000.0 | 9049950 |
781 | 600 | 2500.0 | 18854063 |
佛像(坐) | |||
长cm | 宽cm | 高cm | 出厂价格 |
82 | 60 | 120.0 | 16770 |
89 | 65 | 130.0 | 19681 |
96 | 70 | 140.0 | 22825 |
103 | 75 | 150.0 | 26202 |
110 | 80 | 160.0 | 39750 |
123 | 90 | 180.0 | 50309 |
137 | 100 | 200.0 | 34505 |
164 | 120 | 240.0 | 100617 |
192 | 140 | 280.0 | 126807 |
219 | 160 | 320.0 | 165625 |
247 | 180 | 360.0 | 251543 |
274 | 200 | 400.0 | 331250 |
342 | 250 | 500.0 | 517578 |
411 | 300 | 600.0 | 745312 |
479 | 350 | 700.0 | 1352604 |
548 | 400 | 800.0 | 1766667 |
616 | 450 | 900.0 | 2235937 |
685 | 500 | 1000.0 | 2760416 |
753 | 550 | 1100.0 | 3914184 |
822 | 600 | 1200.0 | 4658203 |
890 | 650 | 1300.0 | 5466918 |
1027 | 750 | 1500.0 | 7278442 |
公司简介
河南牧野魂青铜研发有限公司位于河南新乡,牧野大战的发生地。在商朝末年纣王无道,西周武王起兵伐之,发生了的牧野之战,牧野之战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新乡有牧野大地之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河南牧野魂青铜研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独立设计、自主研发、雕塑铸造、一次性整体浇铸、精密铸造和制作施工能力的企业。公司拥有大型的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经验丰富的铸造行业的技师团队,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在新产品开发设计、艺术造型等方面与中国青铜铸造协会、中央美院、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河南省文化局多位艺术家亲临指导和设计。古为今用,不但重视中国青铜器原有的艺术风格,还继承了文物原有的艺术品味,在继承和发扬古老文化的同时,更进一步为新老客户开发新颖别致、富有创意的具有更大收藏价值的青铜工艺品。公司也承接来样加工,即只要客户提供相应的模型或照片,本厂即可加工出相应的产品。
本公司主要从事以下几个方面青铜器的开发和生产:
市政企事业园林雕塑、东西方人物铜雕、仿古青铜器、动物铜雕、青铜宝鼎、大型佛像、铜钟、香炉、各种文化工艺品及各种红、黄、青铜工艺品铸造,产品规格品种齐全,生产流程先进,工艺精湛。仿真青铜器、着旧等现代工艺品近300余种。
悠悠中华5000年,古朴厚重的中国青铜器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体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国际国内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国青铜器已成为国内外宾客争相收藏的佳品。我公司开发许多的产品亦随之飘洋过海走遍了五大洲,并多次被作为国礼赠给国际友人。我公司坚持“顾客是上帝,诚信是根本”的宗旨,努力满足客户高品位的审美需求,用Zui的作品、的质量提供Zui完善的服务。本厂诚邀各界人士选购收藏本厂产品,各地商家经销代理本厂产品。
佛像的种类及介绍在佛教寺院中,供俸着许多种佛像,因为其身分不同,佛像的形象、材料、种类也不相同,佛相依其身分,可分为佛、菩萨、明王、天等数种。 佛,在狭义上说,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但是,随着佛教教理的发达,“佛陀观”便分为法、报、应三身。遍满宇宙寂静之无色无形的理佛,称为法身佛;为着救度众生经过长时间积功累德的结果而显现出佛身,并建立净土的是为报身佛;因化益众生,而出现在娑婆世界的,是为应身佛。如大日如来为法身佛,弥陀如来为报身佛,释迦如来为应身佛。诸佛的名字在经典上记载的,有卢舍那佛、大日佛、释迦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还有宝生佛、开敷华王佛、天鼓雷音佛、阿閦佛、不空成就佛、多宝佛、定光佛等是较少听到的。佛有时称如来,这是梵语多陀阿迦度的意思。 菩萨,有文殊、普贤、弥勒、日光、月光、虚空藏、地藏,以及随侍阿弥陀佛的二十五菩萨、观世音等,不胜枚举。其中观世音菩萨尤为。观世音菩萨又称观世音大士、观自在、白衣大士等。菩萨两字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缩写,也有译成大道心众生、大士、高士、觉有情等。 明王,有不动明王、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等统称“五大明王”。明王是拥护三宝、护持国土、保护人民的。有时现佛的忿怒身,以光前的智慧来制服一切恶魔和障碍,看起来具有极恐怖的威严。如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降三世明王是阿閦如来,军荼利明王是宝生如来,大威德明王是无量寿如来,金刚夜叉明王是不空成就如来等的忿怒身。明王,大多属于密教。 天的种类更多,形象较威猛的,有四天王、梵天、帝释天等;较温柔的,有辨才天、吉祥天、技艺天。另有所谓天龙八部、十二天、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十六善神、观音二十八部众等,其中的男性均手持剑戟,身穿甲胄,勇猛异常;女性均美丽、高雅,好似仙女下凡。 佛教寺院各殿中的佛像 在佛教的殿堂,有各种不同的佛、菩萨、罗汉守护神像,这些塑像有时是代表某种教义上的理想,博爱的象征,或具有力量而为众生膜拜的目标。 三门殿 两大金刚 佛寺三门殿内,在门的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侍金刚杵(印度古代Zui坚固的兵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叫“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持卫,其主要者名“密迹金刚”。 天王殿 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叫天王殿,殿内供俸四大天王、弥勒菩萨、韦驮天,有的还有帝释天、梵天、伊舍那天、罗刹天、焰摩天、阿修罗王、那罗延天、干闼婆天,正中间供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弥勒菩萨 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据佛经上讲,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流传一万二千四十九年,如果众生能够依正法行持,可以护持法命的。再过八百余年后,弥勒菩萨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 韦驮天 传说唐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及南立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南西洲,护助诸出家人。宋代以后,使在寺中塑了韦驮天像,又和佛经中所说的韦驮天相混,一般称为韦驮菩萨。 四大天王 东方天王名“提名罗吒”,此云持国,能保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手中琵琶以作标帜,护东方弗提婆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长,所以手中持剑,护南阎浮提州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此云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领诸龙及富单那,所以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瞿耶尼洲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此云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表福德之义,护北郁单越洲人。 帝释天 梵名为因陀罗,全名为释提桓因,为忉利天的主神。常持如意宝瓶,现慈悲柔软相,统帅三十三天,依其自己的本誓,可操纵自如。传说在迦叶佛灭度后,有一贫女发心修造一座佛塔,当时有三十二人愿同心协力完成,后来此贫女即依此功德,成为忉利天王,此三十二人亦辅弼西方,成为三十三天。他的形象,依《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乘白象,住五色云中,身作金色,右手持三钴当心,左手托左胯,左脚下垂,有三天女,各手持莲华盘,盘中盛青莲华,或盛杂华。”除此种形像外,有右手执独钴,乘六牙白象者,有坐荷叶座或坐金山,受莲华供养的等等不一。 梵天 常与帝释天并称,亦名大梵天。《十二报恩经》说他“为天王之主,众生之父,此天喜时,器世间安稳,无***。劫初时,此天创世间,众生不乱,此为天主喜之故。此天嗔时,世间不安,有种种病,连草木悉皆苦恼,迷惑众生,各各如醉人”。其形像有二臂、四臂不等,《大日经》说“戴发髻冠,坐七鹅车中,四面四手。一手持莲华,一手持数珠,以上是右手;一手执军持,一手作唵字印,以上是左手。此印稍屈食指,余指皆伸……而作语状,名为净行者之吉祥印。” 伊舍那天 伊舍那为梵名,译作欲乐,或说是摩酰首罗天的变化身,亦名大自在天。其形像为: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皿,右手持三戟枪,肉色清青,三目忿怒,二牙上出,以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持二天女花。 罗刹天 他曾窃取释尊的舍利,逃亡时,为韦驮天所追击,因他诚心诚意地奉侍北方多闻天王,是护持佛法的善神。其形象:乘白狮子,身着甲胄,左手持刀竖起,右手拇指押中小二指,赤肉色,二天女侍于左右,持二罗刹鬼三股戟。又,在胎藏界外金刚部的形像是:通身黄色,披甲,发上有冠,冠有缯,两头飘上,目稍作怒视,右手当腰侧执刀,左手竖掌向左,屈无名指及小指,为大拇指所押,面向右方。 焰摩天 俗名阎罗王,常住阎浮洲南方,铁围山外部的地狱。统率十八冥官,八万狱卒,审判堕来此处者,加以惩罚,其别名为遮止王,或静息王即由此而来。一说焰摩王与其妹,协力主宰地狱界,兄焰摩主审判男性,其妹专惩罚女性的罪恶,兄妹并称,故名双王。焰摩王形像是:乘水牛,右手抱人头幢,左手仰掌,有二天女为其侍从,二鬼使者持刀、持戟,赤黑色,右脚下垂。又一种形像是:右手侧仰掌,指头向右少竖,左手向内执檀荼杖,头上有金半月形,上有一人头幢,乘卧白水牛,垂左脚,其牛在(左毛右包)座上,面向右方。此为外金刚部院的形像。 阿修罗王 阿修罗王为八部众,或六道之一,是阿修罗界的主宰者,常与三十三天猛烈交战,就中与忉利天的帝释交战Zui为激烈,从未终止。他的形像为遍身赤色,表示为猛恶无比的忿怒形,三面,立火焰发,二手合掌,二手合捧宝玉而立。 那罗延天 此天本誓为排恶劝善,力大无穷,手执杵柄,常乘迦楼罗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于空中。后世欲得非凡力量的人,专祈请此天。他的形像为周身青色,赤发,有三面,正面三目,两边面貌为兽形,左面似猪头,青色,右面未祥,白色。又有一种形像没两边面,冠上系缯,两端飞上,右手开肘竖掌,屈中、无名、小指三指,舒食指,承轮腰,左手作拳叉腰,乘迦楼罗鸟,右脚垂下,其鸟张翼,面向右。此天形像不一,有二臂、四臂,或八臂等数种。但独立一尊的形像尚不多见。 乾闼婆天 此王专食香而飞行于虚空中。传说是当燃香时,在刹那间所发生的一中微妙的香气,把他神格化而成,其食香、寻香的名称即由此而得名。传说此天缚有十五头恶鬼,专守护婴儿胎儿。其形像为着甲胄,披狮子冠,身黑赤色,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执三股戟,持十五鬼头。左右安摩利支天及诃利帝母,围绕十五鬼神。此神又为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 释迦牟尼佛像 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殿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释迦牟尼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像”。一种是结跏跌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像”。另外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像”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右手上伸,名“施无畏印”。 Zui多的释迦牟尼像旁立有两尊塑像,一老年,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叫“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陀涅盘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祖,迦叶涅盘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三身佛 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表示将佛陀所说的真理加以人格化而形成的真理佛,就是法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又译为受用身,又称为等流身。是从法界等流而来的佛身,亦即等同法界而流入的理想佛身之谓。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又译为化身,又称为应化身,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边与报身相同,并不是遍历三世十方、普遍存在的完全圆满的佛身,而只是在特定的时代与地域、配合着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时处,为了救度特定的人所出现的佛陀。 三世佛 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掌中有一莲台,为接引众生的意思。 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正中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世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世的弥勒佛。 毗卢佛 乃《华严经》所说莲华藏世界的教主。其所坐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莲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应身释迦佛。这每一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 接引佛 是阿弥陀佛立像,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用为引众生之像。 东方三圣 中为药师如来,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亦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左首为日光遍照菩萨,右首为月光遍照菩萨。 西方三圣 中为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左首为观世音菩萨,右首为大势至菩萨。 华严三圣 中为毗卢舍那佛(旧译为卢舍那,新译为毗卢遮那)是华藏世界(佛报身之净土)的教主(天台宗以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为法身佛、应身佛)。左首是文殊菩萨,专司智慧,故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之称。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右首为普贤菩萨,塑像多骑六牙白象。 五方佛 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十八罗汉 一般汉族地区寺庙的大雄宝殿两边供有十八罗汉像,这十八罗汉到底是谁?是根据什么经典,什么时代才开始塑造他们的像呢? 十八罗汉是由十六尊者再加上其他两尊罗汉组成的,因此,要谈十八罗汉,须先从十六尊者谈起。这十六位尊者,在庆友(即难提蜜多罗,斯里兰卡人)所著《法住记》中的名字是: ①宾度罗跋堕阇(即宾头卢颇罗堕)尊者,②迦诺迦伐蹉尊者,③举钵罗汉(即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④苏频陀尊者,⑤诺距罗尊者,⑥跋陀罗尊者,⑦迦理迦尊者,⑧伐阇罗弗多尊者,⑨戌博迦尊者,⑩半托迦尊者,⑾啰怙罗尊者,⑿那伽犀那尊者,⒀因揭陀尊者,⒁代那婆斯尊者,⒂阿氐多尊者,⒃看门罗汉(即注荼半托迦尊者,也即周利盘陀伽)。这十六罗汉,又称为住世十六尊者。 在十六尊者之外加上嘎沙鸦巴(降龙)尊者和纳达密答喇(伏虎)尊者即成为十八罗汉。因为这两位尊者都各具神通,能降龙伏虎,因此他们加入十六尊者之中而成为十八罗汉,是比较合理的。 关于十八罗汉的名称,兹略举如下: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 是一位化缘的和尚。他化缘的方法是举起铁钵向人求乞。修成阿罗汉果后,人称举钵罗汉。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 他修行出家的寺门外常有虎啸,他认为虎是饿了,便将食堂上众和尚的饭菜取出一些给虎吃。这样一来,老虎就被他收伏了,故名伏虎罗汉。 喜庆罗汉(迦诺迦伐蹉尊者) 是古代印度的一位雄辨家。有人问他什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谓之喜。”又问:“什么叫做‘庆’?”他说:“不由眼耳鼻口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庆,例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 看门罗汉(注荼半托迦尊者) 他到人家化缘,常用拳头拍门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后来佛陀赐一根锡杖,他化缘时用以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施。这锡杖后来成为和尚的禅杖。 长眉罗汉(阿氐多尊者) 他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毛发都脱落,只剩两条长眉毛,死后再转世为人,他的父亲就送他出家,终于修成阿罗汉果。 ***罗汉(诺距罗尊者) 是一位大力罗汉。原是一位战士,后来出家,他的师父叫他***,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粗野观念。所以他在***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挖耳罗汉(那伽犀那尊者) 他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闻名印度。所谓“耳根”是由于觉醒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佛教讲六根清净,其中耳根清净Zui为第一。因为那伽论耳根Zui到家,所以取挖耳形状以示耳根清净。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他本是一位驯象师。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他出家后证阿罗汉果,故名骑象罗汉。 坐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阇) 原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忽然发心出家,优陀延王苦劝不听,遂循入深山修行。一天,他骑鹿回宫,劝导国王出家,用种种比喻说明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让位于太子而出家。故人称他为骑鹿罗汉。 开心罗汉(戌博迦尊者) 他是中天竺太子,其弟不服而作乱,他说:“我心里只有佛,没有想当国王。”遂打开衣服,弟弟见他心中果有一佛,遂不作乱。故人称他为开心罗汉。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 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嘘一口气,故人称他为探手罗汉。 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 是佛陀的Zui后一位弟子。由于塔是瘗藏佛骨的,因而塔也成为佛的象征,他为了纪念佛陀,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故名托塔罗汉。 芭蕉罗汉(伐那婆那尊者) 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园的芭蕉树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遂取名“雨”(伐那婆那梵文是雨的意思)。他后来出家常在芭蕉下用功,故名芭蕉罗汉。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 他的母亲怀孕临盆产他于跋陀罗树下,因取名跋陀罗,后遂往出家。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Zui初是由他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他为过江罗汉。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 他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方便行人免被蛇咬,并拔去蛇的毒牙复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证阿罗汉果,他的布袋原作装蛇之用,故称布袋罗汉。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 古印度有恶魔波旬,他煽动那竭国人,四出杀害和尚,尽毁佛殿佛塔,将所有佛经刦带到那竭国去,当时龙王发动洪水淹没其国,把佛经收藏于龙宫,后由庆友尊者降服龙王取回佛经,因此取名降龙罗汉。 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 原是一位猎人,后出家戒杀,将证阿罗汉果时,有两只小狮走到他的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他得道后,常把小狮带在身边,故称笑狮罗汉。 沉思罗汉(罗怙罗) 佛陀弟子之一,以密行修行。“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在思智慧与行动,故称沉思罗汉。 三大士 在正殿的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观音或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金毛犼。文殊“头戴五髻冠,右手持智剑,左手执青莲华”代表智慧。普贤右手执金钢杵,左手执金钢铃,头戴五佛宝冠。 海岛观音 一般是在大殿背后修海岛,面北设观音像,立海岛上。四周依《法华经普门品》作观音救八难的塑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 观音殿 观音殿又名大悲坛,此殿供奉观世音菩萨。 三十三体观音 三十三体观音,是我国唐宋时代及日本民间信仰的观音集合而成三十三体的,兹分别解说如下: 杨柳观音 观音的利生是随顺众生的愿望,恰似杨柳随风荡漾,因而得名。此形像为:右手执杨柳枝,左手掌张开,举手胸前。 龙头观音 表示出在云中乘龙的姿式,是三十三身观音内的天龙身。 持经观音 坐于崎岖的岩石上,右手执经卷,是三十三身观音内的声闻身。 圆光观音 在圆光中现出色身,合掌坐于岩石上,若有人不幸遭遇刑戮时,念此观音,可使刀折,而身免危害。 游戏观音 乘五彩云,左手安放于偏脐处,作游戏法界像,即是《普门品》中“堕落金刚山”一句的象征。 白衣观音 坐于敷有软草的石上,结定印,作结跏趺坐姿势,是三十三身观音内的比丘、比丘尼身。 卧莲观音 合掌坐于池中长出的莲华座上,是三十三身观音内的小王身。 泷见观音 倚于断岩上观瀑布的姿势,即是《普门品》中“火坑变成池”一句的象征。 施乐观音 右手撑颊,倚于膝上,是《普门品》中“如日虚空住”一句的象征。 鱼篮观音 司排除罗刹、毒龙、恶鬼等障碍。其像一为乘于大鱼背上,一为手提盛有大鱼之篮,是《普门品》中“或遇恶罗刹”一句的象征。 德王观音 趺坐于岩上,左手置于膝上,右手持绿叶一枝,是三十三身的梵王身。 水月观音 在月下乘一莲华舟,荡于海上,静静地飘荡在波浪上赏月,是三十三身的辟支佛身。 一叶观音 乘一片莲华,悠然飘荡于水面上,是三十三身内的宰官身。 青颈观音 坐于断岩上,左膝立起,右手放在膝上,左手扶着岩壁,是三十三身内的佛身。 威德观音 左手持莲华,右手着地,在岩上观水的姿势,是三十三身内的天大将军身。 延命观音 右手掌颊,倚于水边岩上,悠然而欣赏水面景物,是《普门品》内“咒诅诸毒药”一句的象征,能除此诸害,而得延命。 众宝观音 右手着地,左手置于立着的膝上,是三十三身内的长者身。 岩户观音 端坐在岩窟内,悠然地欣赏水面,是《普门品》中“蚢蛇及蝮蝎”一句的象征。 能净观音 伫立海边岩上,作静寂相,是《普门品》中“假使黑风吹”一句的象征。 阿耨观音 左膝倚于岩上,两手相交,眺望海景,若有人在海上遭遇龙鱼诸鬼大难时,念此观音,可免风波之险。是《普门品》中“龙鱼诸鬼难”一句的象征。 阿摩提观音 其形像为白肉色,三目四臂,乘白狮。身有光焰,天衣璎珞,慈容谛视左方。在三十三身内所现是左膝倚于岩上,二手置于膝上,是三十三身中的毗沙门身。 叶衣观音 坐于敷草的岩上,身披千叶衣,头戴宝冠,冠上有无量寿佛像,璎珞环钏,身有圆光,四臂,右第一手持吉祥果,第二手施与愿印;左第一手持钺斧,第二手持(上皿下绢)索,是三十三身中的帝释身。 琉璃观音 别名香王观音,乘一片莲华,轻浮水面,双手捧香炉。是三十三身中的自在天身。 多罗尊观音 直立乘云的姿势,是《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一句的象征。 蛤蜊观音 此尊形象出现于蛤蜊贝壳中,是三十三身内的菩萨身。 六时观音 右手持梵夹的立像,是三十三身中的居士身。 普照观音 双手披衣,立于山岳之上,是三十三身内的大自在天身。 马郎妇观音 自披天衣,两手重立,是三十三身内的妇女身。 合掌观音 合掌立于莲华台上,是三十三身内的婆罗门身。 一如观音 坐于云中莲华座上,立左膝,是《普门品》中“云雷鼓掣电”一句的象征。 观音 两手垂重,乘一片莲叶,浮于水面,是三十三身中的执金刚神身。 持莲观音 乘坐莲叶,两手执莲茎的姿势,是三十三身内的童男童女身。 洒水观音 右手执洒杖,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是普门品中“若为大水”一句的象征。 观世音菩萨又作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圣观音、如意轮观音、准提观音、不空(上皿下绢)的年代,索观音、大白衣观音、叶衣观音等等。 大白衣观音 大白衣观音 形像均为二臂,但印契则不一:1.身白黄色,左手持莲花,右手施与愿印;2.左手持棒或(上皿下绢)索,右手执般若梵夹;3.右手杨掌,左手持未开莲华;4.左手垂下,右手持莲华;5.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持宝珠;6.左手持宝剑,右手执杨柳枝;7.左手捻念珠,右手持印文;8.右手持念珠,左手拇指、无名指相捻;9.左手持念珠,右手覆于左手上;10.二臂印钥及持杨柳枝像;11.左手持红边华,右手印合曳下持印等。 四臂观音 四臂观音 时轮院和欢喜金刚院多供奉此圣像,其形象有四头,为蓝、白、红、灰色,有四臂两腿,身体蓝色,两脚踏仰卧男体像,为藏传佛教密宗本尊之一。 六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 即大悲观音,简称千手观音。观世音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佛静住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寺院一般造型是两眼两手下,左右各具二十手,掌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各配二十五“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环境,包括欲界十四种、色界七种、无色界四种等)而成千手千眼。 圣观音 亦称正观音、圣观自在,是诸观音的总体代表,其形像具如上述。即通常所说的观音。 马头观音 以马置于头,亦称马头大士,观世音的自性身。形像愤怒威猛,摧伏妖魔,故亦称“马头明王”。 十一面观音 即大悲普照观音。其形像:一瞋面,化恶有情;二慈面,化善有情;三寂静面,化导出世净业。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九面上有一暴笑面,是表示教化事业需要有极大威严和极大意乐方能 无懈而成就。Zui上有一佛面,是表示以上一切总为成佛的方便。 准胝观音 即天人丈夫观音。“准胝”意为清净,是自性净洁的意思。其形象为三目十八臂。 如意轮观音 即大梵深远观音,手持如意宝珠和轮宝,分别表示满足众生祈愿和转***。密号(密教又称灌顶王)名持宝金刚,有六臂,即“手执如意宝,六臂金色身。” 白观音 因菩萨常着白衣,亦称“白衣大士”;又常坐于白莲华中,故亦称“白处观音”。白表示心之洁净;又白者,即是菩提之意,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 绿度母 度母,是梵名,全称圣救度佛母,我国古代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共有二十一尊,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绿度母即二十一尊度母之一,此尊现少女像,全身绿色,一面二臂,现慈悲像。头戴五佛宝冠,身佩各种珠宝,着各色天衣,下身重裙,以示庄严;坐菩萨座于莲花月轮上,右足呈蹍踏伏,左足卷屈。右手向外置于右膝上,作施愿印,持乌巴拉花,左手置于胸前,亦持乌巴拉花。修持此尊密法,能断生死轮回之苦,消除一切魔障、业障、病苦等,并能消灾、增福、延寿、广开智慧,凡有所求,无不如愿成就,且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地藏殿 供奉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大乘经中所说的菩萨,形象一般是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也表示戒修精严;左手持如意宝珠,表满众生的愿。也有的是立像。 祖师殿 供奉达摩禅师,殿的正中是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方是达摩六传弟子慧能法师,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罗汉堂 供奉五百罗汉,佛经中所说的随侍佛陀的五百个罗汉,也有的说是佛灭度后,结集三藏的五百个罗汉。 佛菩萨像有什么姿势和形象 佛菩萨像,有立像、坐像、倚像和卧像四种。其中佛与菩萨像多为立像或坐像;倚像一般少有。天部像多为立像,有直立,有向前伸出一脚的,有身躯微向前倾的,有合掌的,此即侍立像。 坐像有正结跏趺坐像,两膝跪地的长跪像,还有右膝跪地左脚直立的等等种类。 卧像,又称涅盘像,此像只有释迦如来涅盘像一种。 佛菩萨的形像,大体上可分为:佛形、菩萨形、声闻形、童子形、天女形、忿怒形、神王形、鬼形以及畜牲形等。 佛形:具有三十二相,头部有圆形隆起,称为肉髻,这是佛的特相之一。发型如螺髻发,或波状发,除身披宽袈裟外,不用环钏等装饰。但大日如来,除头戴发髻天冠,身穿轻妙衣服外,又有璎珞环钏等,这是因为他是在色究竟天成道所准许的仪相。 菩萨形:除地藏菩萨外多为在家居士像,大都身穿裙,披天衣,头戴宝冠,以耳环、颈璎、腕钏、臂钏、足钏等装饰其身。 声闻形:又称比丘形。光头,身披天衣,与佛形相似,但头上无肉髻。 童子形:简称童形。顶上结发,其颜貌为天真活泼的少年形。 天女形:又称女形。具有乳房以表现女性,如般若菩萨、吉祥天、辩才天等。 忿怒形:全身作极忿怒形像,或以蛇为璎珞,或以虎皮为裙,手持剑、轮等器杖,后背有大火焰,状貌可怖,如明王部形像。 神王形:是身穿甲胄的护法善神。 鬼形、畜形:罗刹夜叉的像貌和鸟兽的形像为鬼畜二形。如深沙大将、迦楼罗王等。 佛菩萨无论是坐像或立像,普通都穿着袈裟、裙或甲胄等。袈裟披在两肩的叫通肩;披在左肩,右肩袒露着的叫做偏袒右肩。明王、天诸神像有围着猛兽的皮,有穿甲胄的以表示勇猛雄健。 佛菩萨的冠戴、服饰及大小: 宝冠,种类很多:在大日如来头部所见的为五佛宝冠,虚空藏及弥勒菩萨的宝冠亦属此类;观音的宝冠多安置化佛;大势至的安置宝瓶;弥勒宝冠安置五轮塔婆;虚空藏安置三十五佛等。 其他诸天所戴之冠多为鸟兽形。 佛像的大小,是依释迦如来在世时的身长为准,即所谓丈六像。“丈六像”说是身高一丈六尺,这是指立像的高度;坐像即矮一半,约为八尺,此坐像出叫“丈六像”。另有一种叫“半丈六像”的,其立像的高度约八尺,坐像的高度为四尺左右。 此外,还有等身像及一搩手半像等: 等身像,是指等于自己的身长,佛的等身像是指丈六像;在人世间的等身像,是随造像人自己的身长,通常以五尺像为等身像。 一搩手半像,印度的尺寸,其换算法不一:有的说一搩手等于八寸,一搩手半,即一尺二寸;另一说一搩是五寸,一搩手半即七寸五分像。但通常以一尺三寸像为一搩手半像。 佛菩萨座台和手中所持物件 座台种类 金刚座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所坐的座台的名称,其他佛菩萨不能用。其形状为方形。 狮子座 佛陀坐的床叫做狮子座。这一名称的由来,是因狮子为百兽,以喻佛陀之尊,故以他所坐的坐台为狮子座。古印度于佛座旁绘画或雕刻一狮子,也是表示这个意思。 天衣座 以天衣敷于座上,故名天衣座。 莲华座 这种座有八叶莲、千叶莲等的各种形式。 盘石座 这多为明王部忿怒形的主座,如不动明王足下所踏的即为一例。 氍毺座 这为诸天神的座台,以毛织品为褥子,铺于座上。 荷叶座 此座亦常见于诸天像所坐,座形如荷叶,故名。 宣台座 此为鬼子母神所坐的座台。 鸟兽座 这种座是因诸尊坐于鸟或兽的背部而得名。 牛 座 以牛为座。如大威德明王坐水牛;焰摩天为白水牛;大自在天为黑水牛;火天为青牛;伊舍那天为黄牛等,都以牛为座。 羊 座 此为大自在天之妃乌摩妃的座台,以赤色羊为座。 龟 座 如水天即以龟为座。 (上鹿下卒) 座 以小鹿为座。如风天之座即属此类。 鹅 座 以鹅为座。如月天之座即属此类。 猪 座 以猪为座。如摩利支天即属此座。 鬼 座 以鬼形为座。如大元帅明王、名闻天等以药叉鬼为座;乌刍沙摩明天以毗那夜迦(译作常随魔或障碍神)为座等。 佛部像常见的几种座台 狮子座 大日如来、文殊菩萨、法界虚空藏等均以勇猛狮子为座;一字金轮佛顶以七狮子为座;罗刹天子以白狮子为座等。 象 座 如阿閦佛、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帝释天等的座台均为象座。 马 座 如宝生如来、马鸣菩萨、宝光虚空藏菩萨等均为马座。又如十二天中的日天为五马座。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的日天为四马座、日天曜为三马座等。 孔雀座 如阿弥陀佛、孔雀王母菩萨、莲华虚空藏、鸠摩罗天等所坐均为孔雀座。 迦楼罗座 不空成就如来、业用虚空藏、那罗延天等均为此座。“迦楼罗”旧译为金翅鸟,新译为妙翅鸟、顶瘿鸟、食吐悲苦声等。此鸟常以龙为食,是一种极勇猛的鸟。 诸尊像的几种背光 背 光 在诸尊形像后的光环称为背光。 头 光 在头部发出圆轮的光焰称为头光。 身 光 在全身发出光焰的称为身光。 背光的形状不一,有的成圆轮,有的如放射线,有的如火焰。大都随佛像的种类,由工匠刻意装饰。 另有迦楼罗焰,多为明王部所用,即身后发出光芒四射的炽盛火焰,雄伟异常。 佛菩萨手中所持的物件。 不同的佛,不同的菩萨,其手中所持物件亦不同。一般的佛像除“经行像”持钵、药师如来手执药壶外,一般手中都不持物。但菩萨像、明王像、诸天神像等,持物则大有差别,但多数都是执持莲花、蒲桃等花果之类;金刚杵、剑、三戟叉等武器类及宝箧、宝瓶等器具类。 佛菩萨的手印 手印,即手指所结的印契。印,梵语mndra,音译母陀罗,是记号的意思;又作印契、印相、密印等,为教义仪轨的标记。印有“有相”、“无相”两种区别。有相印即以色彩、形状、姿态来表示如手印及契印(诸尊所执的器物);无相印在于体会真意,举凡一投足一举手等一切动作皆是。 关于手印与契印的区别,就浅义而言,结于手上之印,称为手印;描画的印相,称为契印;就深秘而言,手印指诸尊及修行者所结的印相;契印指诸尊的三昧耶以四种曼荼罗中的三昧耶曼荼罗为印。 由于修行者结手印即能感受佛、菩萨的力量而与之成为一体,所以结印、解印必须拜师亲受,敬谨慎重。结手印的两手一般称为二羽、日月掌、二掌;称十指为十度(即十波罗蜜)、十轮、十莲、十法界、十真如、十峰。左右手(日月掌)分别表示止、观、定、慧、福、智、权、实、慈、悲等;小指次第至拇指则表示色、受、想、行、识或地、水、火、风、空。 手印Zui早时并无固定轨则,密教兴起后,采取印度教的行事而有手印之说,并进一步阐释手印的意义。手印由于各种仪规成立时间上的差异,及印度、尼泊尔、我国等各地传承的不同,而产生诸多差异。又密教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诸尊的根本印不一,及依修法仪式而结的印相亦各异,致使印相的种类繁复难计。现将一般所用的佛菩萨的印相较重要者分别简介如下: 力端定印(妙观察智印,也称弥陀定印) 这是胎藏界曼荼内阿弥陀佛所作的印象。即二手相叉,右手置于左手上,屈食指,拇指按于食指上。 转***印又名说法印,这是佛对众生说法时所作的手印。即屈二手当胸,左手掌向内,屈拇、中、无名三指,竖食指及小指;右手掌向外,屈拇指和食指。 安慰印 屈右手掌,向外,拇指食指相捻作轮形,竖余指作引势,作迎佛形状。 吉祥印 这是《大日经疏》中所记释迦如来的印相。即右手掌立向外,拇指无名指相捻。 合掌印 合掌的方法很多,Zui常见的有金刚合掌,竖实合掌,叉手合掌,归命合掌等。前二者为二手当胸,竖掌紧合,十指一一相对。后二者为十指头相叉,合掌。 外缚印 交叉二手而作拳,使十指出现于外者,又名指在外拳。见《大日疏》十三。又名坚固缚、金刚缚、外缚拳,为解结使之缚的意思,显十地圆满之形。 智拳印 属金刚界大日如来的印相,以表诸佛之执持智法海。是九会曼荼罗中第六一印会智法身之大日。《时处轨》:“右执左头指,十方刹土中,惟有一乘佛,如来之顶法,等执诸佛体,是故名智拳。” 三昧印 即入定印,有三部之别:一佛部定印,亦名法界定印,是胎藏界大日如来之住定印;二莲花部定印,亦名弥陀定印,或妙观察智定印,阿弥陀如来之住定印;三金刚部定印,名为缚定印(转***印即属金刚部三昧耶印之德名),天鼓雷意如来之住定印。 与愿印 又名施愿印、满愿印。右手仰掌伸开五指向下,流注如意宝或甘露之相。为宝生如来、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等本誓之标帜。此印名为能令圆满一切众生所爱乐印。 施无畏印 以智慧手(右手)伸开五指向上扬当肩向外,作施无畏形。此印能施与一切众生安乐无畏。对于施无畏印与垂右手仰掌向外的与愿印,此二印有互通之义,故往往有以与愿印名施无畏印的。 内五股印 为表五智与五佛之印。有五大印、五智印、五峰印、金刚慧印、大羯摩印、大率都婆印等之称。五股印中有内外二种,即内缚五股印和外缚五股印。《瑜伽祗经?序品》:……屈进力(二头指)如钩,檀慧(二小指)禅智(二大指)合,是名彼大印。 被甲护身印 以二手内相×,右压左,竖二手中指,屈二头指如钩,于中指背勿使相着,并二大指压无名指,以此印印于身之五处……即成被金刚甲胄,若居险难,皆愁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