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苷c,常绿攀援藤本。茎枝有气生根,幼枝被鳞片状柔毛。叶互生,2裂,革质,具长柄;营养枝上的叶三角状卵形或近戟形,长5~10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3浅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表,长5~12cm,宽1~8cm,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伞形花序单生或2~7个顶生;花小,黄白色或绿白色,花5数;子房下位,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圆球形,浆果状,黄色或红色。花期5~8月,果期9~11月。附于阔叶林中树干上或沟谷阴湿的岩壁上。产于陕西、甘肃及黄河流域以南至华南和西南。
来源
:常春藤
植物学概述
【拉丁名】caulishederaesinensis
【英文名 ivy
【别名】土鼓藤、钻天风、三角风、爬墙虎、散骨风、枫荷梨藤。
【科名】五加科araliaceae
园林用途
在庭院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在华北宜选小气候良好的稍荫环境栽植。也可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用。
药物学概述
【异名】土鼓藤(《本草拾遗》),龙鳞薛荔(《日华子本草》),尖叶薜荔(《普济方》),三角风;三角尖(《纲目》),上树蜈蚣(《分类草药性》),爬墙虎、械枫、尖角枫、山葡萄、狗姆蛇(《中国树木分类学》),钻天风(《四川中药志》),百脚蜈蚣(《中国药植图鉴》),钻矢风、枫荷梨藤(江西《草药手册》),风藤草(《西藏常用中草药》),犁头南枫藤、三角箭、土枫藤、散骨风、三叶木莲(《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k.kochvar.sinensis(tobl.)rehd.,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
①《本草拾遗》:“苦。”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微寒,无毒。”
③《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消肿,平肝,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肝炎、头晕、口眼蜗斜、衄血、目翳、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痈疽肿毒,荨麻疹,湿疹。
①《纲目》:“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②《本草再新》:“治肝郁,补脾利湿,去风滑痰,通行经络,行血和血,并能理气。”
③《草木便方》:“治小儿慢惊,风痰。除刀伤犬咬毒。”
④《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泡酒服。能洗疮毒。
相关产品:西安 , 常春藤提取物 , 常春藤甙C , 常春藤苷甙C
所属分类:
中国农业网 /
植物提取物本页链接:http://product.11467.com/info/3121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