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剂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
按结构分:人工合成着色剂、天然着色剂。
按着色剂的溶解性分:可分为脂溶性着色剂和水溶性着色剂。
天然着色剂食用天然着色剂主要是指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多为植物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动物色素及无机色素。绝大部分来自植物组织,特别是水果和蔬菜。安全性高,有的还兼具营养作用(如β-胡萝卜素)。
截止1998年底,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共有48种:
包括天然β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红花黄、紫胶红、越橘红、辣椒红、辣椒橙、焦糖色(不加氨生产)、焦糖色生产焦糖色(加氨生产)、红米红、菊花黄浸膏、黑豆红、高梁红、玉米黄、萝卜红;可可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伦红、桅子黄、桅子兰,沙棘黄、玫瑰茄红、橡子壳棕,np红、多惠柯棕,桑椹红、天然芥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花生农红、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兰、植物炭黑,密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茶绿色素、柑橘黄、姻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胭脂虫红、氧化铁(黑)等。常用的天然着色剂有辣椒红、甜菜红、红曲红、胭脂虫红、高粱红、叶绿素铜钠、姜黄、栀子黄、胡萝卜素、藻蓝素、可可色素、焦糖色素等等。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列入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二氧化钛(白色素)等等。与天然色素相比,合成色素颜色更加鲜艳,不易褪色,且价格较低。[9]
截止1998年底,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兰;亮兰铝色淀、靛兰、靛兰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b-胡萝b卜素、二氧化钛、诱惑红;酸性红等,共21种。国内使用的较多的合成色素有9种,包括苋菜红、胭脂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赤红、诱惑红等。
人工色素的特点:色泽鲜艳;色调多;性能稳定;着色力强;坚牢度大;调色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时下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促使食用色素生产商更加严格规范化,但用量和使用范围还是受到严格限制。[10]
合成色素限量标准
●苋菜红
依据根据中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青梅、山楂制品,渍制小菜,Zui大使用量0.05g/kg;用于红绿丝、染色樱桃(系装饰用),Zui大用量0.10g/kg
●胭脂红
根据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能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和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和糕点上彩装、青梅、山楂制品,渍制小菜,Zui大使用量0.05g/kg;用于红绿丝一与染色樱桃(系装饰用),Zui大用量0.10g/kg,豆奶饮料及冰淇淋Zui大用量为0.025g/kg(残留量0.01g/kg);虾(味)片0.05g/kg、糖果包衣0.10g/kg。
●诱惑红
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之规定:可用于糖果包衣,Zui大使用量0.085g/kg、用于冰淇淋、炸鸡调料Zui大使用量为0.07g/kg
●日落黄
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西瓜酱罐头、青梅、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虾(味)片Zui大使用量0.10g/kg,用于糖果包衣及红绿丝Zui大使用量0.20g/kg;用于冰淇淋Zui大使用量是0.09g/kg。
●柠檬黄
依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西瓜酱罐头、青梅、虾(味)片、渍制小菜Zui大使用量0.10g/kg;用于糖果包衣、红绿丝的Zui大使用量0.20g/kg;用于冰淇淋的Zui大使用量为0.02g/kg;植物饮料、乳酸菌饮料Zui大使用量为0.05g/kg。
●亮蓝
依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染色樱桃罐头(系装饰用,不宜食用)0.10g/kg,用于青梅以及虾(味)片Zui大使用量0.025g/kg;于冰淇淋Zui大使用量为0.022g/kg;用于红绿丝Zui大使用量0.10g/kg。
●靛蓝
依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的规定:可用于腌制小菜,Zui大使用量为0.01mg/kg;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染色樱桃罐头(系装饰用,不宜食用)Zui大使用量0.10g/kg,用于青梅及其虾(味)片Zui大使用量0.025g/kg;用于红绿丝Zui大使用量0.20g/k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