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位光照千秋的圣人,即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孔子以其言论传世,关公以其行为立身。关公忠义精神光照华夏, 文化丰土厚,受众层面广。关公实乃“三跨”伟人。关公(约160-219),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名关羽,河东解(今山西 运城)人。东汉末年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Zui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 渐被后人神化,历来是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 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对关羽的事迹多有描写,在《三国演义》中关羽 被描写为“五虎大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国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千百年来,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勇猛、讲义气、忠贞不 二的形象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这是因为他早已具备了被神化的条件。在宋代封为“显灵王”、“忠惠公”、“祟宁真君”、 “胎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穆义勇王”、“英济王”。元朝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十八年“协天护 国忠义帝”、四十二年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清统治阶级认为自己能入主中原是得到了关 公的神佑,所以,顺治皇帝特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城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在古老华夏的文明史上,不论是官家和百姓,不论是富豪和贫民,也不论是敌人和朋友,都拥戴崇拜关公。关公文化所特 有的“凛然正气、忠义仁勇、赤诚报国”的崇高精神正好是新世纪人们精神世界的强心剂。可以说作为中国文化精髓之一的关 公文化精神是跨越历史、跨越时空、跨越世纪的崇尚。
★★★欢迎登陆泉州石工坊专业石雕工厂网站 www.sgfdk.com 了解更多石雕神像的雕刻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