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 山茱萸提取物 | 提取来源 | 山茱萸 |
外观 | 粉末状 | 检测方法 | 比例 |
含量 | 5:1(%) | 应用剂型 | 片剂 |
临床应用 | 口服 | 规格 | 5:1 |
包装 | 25公斤/纸板桶 | 保存期 | 24(月) |
新奇创意项目 | 不报名 |
产品名称: | 山茱萸提取物 |
英文或拉丁名: | macrocarpium fruit extract |
产品规格: | 5:1 |
包装规格: | 25kg/纸板桶 |
产品介绍 | |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的果肉的红棕色粉末状提取物产品。含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罗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鳖甙(ioganin)、山茱萸鞣质1、2、3、(cornus-tannin
1,2,3)等。功能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备注:
植物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4~7m。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地生,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0cm,宽2.5~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间有黄褐色毛丛;有叶柄。花先叶开放,伞形花序生于小枝顶端;总苞片4,黄绿色;花瓣4,
黄色;雄蕊4;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2室。 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阴湿沟畔、溪旁或向阳山坡灌丛中;有栽培。主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东、四川、山西有分布。
采制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有时酒制用。
性状 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肉厚约1mm。
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性味 性微温,味酸、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