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棕榈子 | 产地 | 安徽 |
产品属性 | 果实子仁类 | 性状 | 果实呈肾形,气无,味淡。 |
性 | 平 | 味 | 苦 |
归经 | 脾;大肠经 | 毒性 | 无毒 |
化学成分 | 花白甙 | 产品形态 | 原形态 |
炮制工艺 | 晒制 |
我公司有棕榈籽30吨现货。有意者请联系!
药材拉丁名 fructus trachycarpi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霜降前后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晒干。
性状:干燥果实呈肾形,长7~9毫米,短径5~7毫米。表面深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网状皱纹,有时剥落,内部较平滑,在肾形的凹陷处可见短小的果柄,或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硬。剥去果皮及种皮后,可见两片肥厚的棕色胚乳。气无,味淡。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壳含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左旋表儿茶精没食子酸盐(epicatechin
gallate)右施儿茶粗(catechin),没食子酸(gallic aicd)。
性味:味苦;甘;涩;性平
归经: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涩肠;固精。主肠同;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6-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