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名称:铱 元素原子量:192.2 元素类型:金属 体积弹性模量:gpa 320 原子化焓:kj /mol @25℃ 628
热容:j /(mol· k) 25.10 导热系数:w/(m·k) 147 导电性:10^6/(cm ·ω )0.197 熔化热:(千焦/摩尔) 26.10 汽化热:(千焦/摩尔) 604.0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8.54 密度:(g/cm^3 )22.42 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0.002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002 地壳中含量:(ppm) 0.000003 氧化态:main ir+3, ir+4 other ir0, ir+1, ir+2, ir+5, ir+6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 晶胞参数:a = 383.9 pm b = 383.9 pm c = 383.9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莫氏硬度:6.5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 4825 发现人:台奈特(tennant) 发现年代:1803年 发现过程: 1803年,由英国人台奈特(tennant)发现。 元素描述: 第一电离能9.1电子伏特。银白色金属,硬而脆。热加工时,只要不退火,可延展加工成细丝和薄片;一旦退火,就失去延展性变得硬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面心立方晶体。 铱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是Zui耐腐蚀的金属,铱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不溶于酸,只有海绵状的铱才会缓慢地溶于热王水中,如果是致密状态的铱,即使是沸腾的王水,也不能腐蚀铱;稍受熔融得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重铬酸钠得侵蚀。一般的腐蚀剂都不能腐蚀铱。有形成配位化合物得强烈倾向。主要化合价+2、+4、+6。 元素来源: 在地壳中含量仅有9×10-9%。主要存在于锇铱矿中。可用锌与在提炼铂时所得得锇铱合金[1]中分离制得。 元素用途: 纯铱专门用在飞机火花塞中,多用于制作科学仪器、热电偶、电阻线以及钢笔尖等。做合金用,可以增强其他金属得硬度和抗腐蚀性。纯净的铱多用于合金,铱虽然有单独使用,但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单独以致密金属状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一般作为锭状,坩埚,或者丝状。将铱加工成丝状的成本高,使得铱丝的市场售价高达每克1000元左右,所以铱经常以合金形式出现,它与铂形成得合金(10%的ir和90%的pt),因膨胀系数极小,常用来制造米尺,世界上的千克原器也是由铂铱合金制作的
"供应铱坩埚"的品名为铱,牌号是SM-Ir-99.95,产地为上海,含量≥是99.95(%),杂质含量为0.05%(%),重量是0.3(kg/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