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黄杨(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又名鱼鳞黄杨,属黄杨科常绿小灌木。因其叶片圆形,小如珍珠而得名。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多生于海拔1300—1700米的高山顶部。黄山丹霞峰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均有分布。
注:因为每盆植物长的都不一样,尺寸也可能会有些些不同,但相差不会太大,望亲理解!
珍珠黄杨生长很慢,即使是百年生古木,其高不过1米许。人们常说“千年不长黄杨木”。古书中称“岁长一寸,闰月年又缩一寸,谓之厄闰”。《本草纲目》称:“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闰年不长或反缩之说,固无科学依据,但其生长极慢倒是事实。珍珠黄杨在黄杨家族中确实是生长较慢的一种。经调查测定,生长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海拔1600米处的一株Zui大的珍珠黄杨,树龄高达四百年,其高仅2.45米,胸围0.41米,可称是“侏儒国”的长者了。
珍珠黄杨世代安家于高山山脊或石缝之中,经过风霜冰雪严酷的磨砺,使它天然地长成虬枝曲干、奇特多姿的树形,成为树桩盆景的优良素材。元代华幼武的咏黄杨诗中写道:“咫尺黄杨树,婆娑枝干重,叶深圃翡翠,根古距虬龙。岁历风霜久,时沾雨露浓。未应逢闰厄,坚质比寒松”。生动地刻画了黄杨的生境条件、优美的树形和坚贞的品格。珍珠黄杨作为观赏树木还可点缀假山,或作盆栽。
珍珠黄杨是高山树种,夏季忌高温,宜在凉爽湿润条件下生长,人工栽植时,应注意这一生态条件,以适应它的习性。近年来,因乱挖野生植株,珍珠黄杨资源遭到很大的破坏,应给予重视和保护,并发展人工繁殖,合理利用。
珍珠黄杨木材黄色,纹理极细,坚硬美观,可供雕刻工艺美术品。
常见病虫害防治:
珍珠黄杨绢野螟是珍珠黄杨主要害虫之一,可造成植株光杆枯死。其幼虫在枝叶茂密处吐丝缀叶结巢,咬食叶片叶肉组织,留下白色透明膜状斑,甚至只留下叶柄,取食后的叶片丝网中常残留叶片碎片和不少虫粪。防治上可于第一代、第二代低龄幼虫期即5月下旬至6月、7月上中旬,采用40%乐斯本1500倍液,喷洒于缀叶结巢处,并结合修剪,去除苞内越冬幼虫。另外,珍珠黄杨常有蚜虫、矢尖蚧、黑缘螟、煤污病危害,可选用敌敌畏、氧化乐果、辛硫磷、多菌灵等药剂防治。黄杨还易发生根结线虫病,受害根部畸形肿胀,生长势衰弱,可在盆土中埋入适量米乐尔颗粒剂杀灭线虫,栽种或翻盆时剪除病根,并用米乐尔溶液浸泡根部,再换上经消毒处理的新土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