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陶瓷粉 远红外陶瓷粉

编号:2537526 浏览:103次
供应商
灵寿县汇岩矿产品加工厂 商铺
认证
报价
人民币¥25.00元每千克
品名
远红外陶瓷粉
产地
河北
远红外粉
陶瓷粉
所在地
中国 河北 石家庄 灵寿县 燕川乡新庄村
联系电话
86 0311 82617390
手机
13102800854
联系人
李晨良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让卖家联系我

产品详细介绍

远红外陶瓷粉是一种白色粉末,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远红外陶瓷粉以能够辐射出比正常物体更多的远红外线(红外辐射率更高)为主要特征功能。在高温区主要应用于锅炉的加热,烤漆,木材、食品的加热和干燥等;在常温区主要应用于制造各种远红外保暖材料,如远红外陶瓷粉、远红外陶瓷纤维、远红外陶瓷聚酯,以及远红外功能陶瓷等。远红外陶瓷涂料(含纳米氧化钛涂料)具有催化氧化功能,在太阳光(尤其是紫外线)照射下,生成oh-,能有效除去室内的苯、甲醛、硫化物、氨和臭味物质,并具有杀菌功能。
白色粉末-。
远红外陶瓷粉
一. 物理化学性状外 观: 白色粉末状。
二.约3500目,非离子性,阴离子性
三. ph值: 6~8
四. 溶解性:
五. 产品特性 1. 良好的远红外温热效果。 2. 耐洗涤性能佳。家庭耐洗涤20次。
六. 使用方法:
七.当它吸收外界的热能后,能释放出波长为4-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易被人体吸收。
八、如目前一些远红外陶瓷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运动训练康复、燃油炉灶节能、室内空气净化以及人体保健方面。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对燃油进行红外辐射,可以使燃油的粘度和表面张力降低,利于雾化和充分燃烧。清华大学杨金龙教授研制的cim(陶瓷胶态注射成型工艺)远红外陶瓷材料,可制成直径为2-3mm的微珠,用于接触式人体红外保健产品;利用远红外陶瓷制成的蜂窝状、网状或管状元件,用于燃油汽车、船舶、炉灶,节能效果可达到5%以上,对削减燃油污染有一定意义。各类远红外陶瓷涂料在居室、公共建筑物、交通工具上推广应用,将会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九.远红外线对人体保健原理: 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使生物体的分子能够被激发而处于较高振动状态。这样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水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远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肤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觉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热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低,浅小动脉、浅毛细管和浅静脉扩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检测)20分钟可使微循环血流量提高114%。增强新陈代谢。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引起体内物质交换失常,那么各种疾病将会不约而至,诸如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将给生命带来危险;糖代谢紊乱所致糖尿病的发生;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脂症、肥胖症;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痛风等等。通过远红外热效应、可以增加细胞的活力,调整神经液机体,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处于平稳状态。具有消炎、消肿功能。远红外的热作用通过神经液的回答反应,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改善了病区的供血氧状态、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限化,加速了病灶修复。远红外的热效应,改善了微循环、建立了侧枝循环、调节了离子的深度、促进了有毒物质的代谢、废物的排泄、加速了渗出物质的吸收、使炎症水肿消退。基于以上原理,远红外线能量具有从高到低的可传递性,即能量可从强大的一方传向衰弱的一方,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对调节人体各器官的能量平衡十分重要,所以才会在医疗,康复领域被广泛使用。
所属分类:中国冶金矿产网 / 非金属粉末
本页链接:http://product.11467.com/info/2537526.htm
远红外陶瓷粉 远红外陶瓷粉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于灵寿县汇岩矿产品加工厂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主要经营:电气石;石英砂;彩砂;云母;蛭石;岩盐;火山石;碳酸钙;高岭土;矿产原料;砂石、卵石;栽培机制;非金属粉末;非金属矿产
灵寿县汇岩矿产品加工厂是集开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开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矿产企业。地处矿产资源丰富的太行山脚下,我厂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并引进现代先进的生产工艺, ...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