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 VC 多酚 | 提取来源 | 余甘子果实 |
外观 | 棕色粉末 | 检测方法 | UV |
含量 | 40(%) | 应用剂型 | 口服 |
临床应用 | 药品、保健品 | 包装 | 25斤/桶 |
保存期 | 24(月) |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果实,别名油柑子,橄榄子(四川),滇橄榄(云南),青果等。《唐本草》称之为庵摩勒,余甘,《南方草木状》谓“树叶细,似合昏,花黄,食似李,青黄色,核圆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甜”,《本草纲目》称之为庵摩落迦果,载有“其味初食苦涩,良久更甘,故曰余甘”。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 ,在《藏药标准》所载的 290 种藏药成药中,含余甘子的有 72 种,占总数的25%,卫生部药品标准1995年版藏药标准所载200 种成药中,有 59 种含余甘子,占29%,1990年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 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药理研究显示:余甘子具有抗hiv逆转录酶(hiv-1 rt)作用、防癌作用、抗诱变、抗致畸作用、抗炎作用、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衰老作用、保肝作用、保护胃肠道的作用、免疫调节作用、解毒作用和抗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