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提取物
更新时间:2013-07-12 16:21:49 信息编号:2242988 发布者IP:125.76.207.143 浏览:95次产品详细介绍
【异名】王连(《本经》),灾连(《药性论》)。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黄连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
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须根。
叶基生,叶柄长6~16厘米,无毛;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菱形,墓部急遽下延成长1~1.8厘米的细柄,裂片再作羽状深裂,深裂片4~5对,近长圆形,先端急尖,彼此相距2~6毫米,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两侧裂片斜卵形,比中央效片短,不等2深裂或罕2全裂,裂片常再作羽状深裂;上面沿脉被短柔毛,下面无毛。
花茎1~2,与叶等长或更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生花3~8朵;苞片披针形,3~5羽状深裂;萼片5,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9~12.5毫米,宽2~3毫米;花瓣线形或线状拉针形,长5~6.5毫米,先端尖,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花药广椭圆形,黄色;心皮8~12。
蓇葖6~12,具柄,长6~7毫米。
种子7~8,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褐色。
花期2~4月。
果期3~6月。
野生或栽培。
分布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
②三角叶黄连多年生草本。
形态与黄连相似,主要特征为根茎不分枝或少分枝。
叶片纸质,卵形,长达16厘米,宽达15厘米,3全裂,裂片均具明显的柄;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基部急缩成长达2.5厘米的细柄,羽状深裂4~6对,两侧裂片斜卵状三角形,不等的2深裂或半裂,小裂片彼此邻接。
苞片线状披针形,近中部3裂或栉状羽状深裂。
花萼狭卵形;花瓣近倒披针形,均较宽;雄蕊约20,长仅为花瓣的1/2左右;心皮9~12。
种子不育。
栽培于四川,野生种已不多见。
③峨嵋野连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
根茎较少分枝,节间短而密。
叶基生,4~11枚,叶柄长5~16厘米;叶片披针形或窄卵形,约与叶柄等长,宽3.5~6.5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达14厘米,宽达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急缩成小柄,羽状深裂,7~10对,小裂片长椭圆状卵形,缘具尖锯齿;两侧裂片斜卵形,长仅为中央裂片的1/3~1/4,2深裂或偶2全裂,小裂片再作羽状分裂或2深裂;上面沿脉被微柔毛外余均无毛。
花茎多单一,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6朵;萼片线形,长7.5~10毫米,宽0.7~1.2毫米;花瓣9~12,狭线形,长约为花萼的1/2或较短;雄蕊多数,长约4毫米;心皮9~14。
蓇葖长约8毫米。
种子长圆形,黄褐色。
野生于阴湿丛林中。
分布四川。
④云南黄连多年生草本。
形态与黄连很近似,主要区别为:根茎较少分枝,节间密。
中央裂片卵状菱形或长菱形,羽状深裂3~6对,小裂片彼此的距离稀疏。
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5朵;苞片椭圆形,3深裂或羽状深裂;花萼卵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宽2~3毫米;花瓣匙形或卵状匙形,长4.5~6毫米,宽0.5~1毫米,先端圆或钝,中部以下变狭成细长的爪,中央有蜜槽;心皮8~15。生于高山寒湿林荫下。分布云南、西藏昌都地区,云南有栽培。此外,尚有短萼黄连(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少有栽培),五裂黄连(分布云南东南部),亦同供药用。
【采集】以立冬后(11月)采收为宜。掘出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烘干,撞去粗皮。
【化学成分】黄连含小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 峨嵋野连中分离出小檗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以及两种非酚性生物碱,两种酚性生物碱。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
【归经】入心、肝、胃、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阳明、太阴。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黄连的功效】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黄连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
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须根。
叶基生,叶柄长6~16厘米,无毛;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菱形,墓部急遽下延成长1~1.8厘米的细柄,裂片再作羽状深裂,深裂片4~5对,近长圆形,先端急尖,彼此相距2~6毫米,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两侧裂片斜卵形,比中央效片短,不等2深裂或罕2全裂,裂片常再作羽状深裂;上面沿脉被短柔毛,下面无毛。
花茎1~2,与叶等长或更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生花3~8朵;苞片披针形,3~5羽状深裂;萼片5,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9~12.5毫米,宽2~3毫米;花瓣线形或线状拉针形,长5~6.5毫米,先端尖,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花药广椭圆形,黄色;心皮8~12。
蓇葖6~12,具柄,长6~7毫米。
种子7~8,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褐色。
花期2~4月。
果期3~6月。
野生或栽培。
分布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
②三角叶黄连多年生草本。
形态与黄连相似,主要特征为根茎不分枝或少分枝。
叶片纸质,卵形,长达16厘米,宽达15厘米,3全裂,裂片均具明显的柄;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基部急缩成长达2.5厘米的细柄,羽状深裂4~6对,两侧裂片斜卵状三角形,不等的2深裂或半裂,小裂片彼此邻接。
苞片线状披针形,近中部3裂或栉状羽状深裂。
花萼狭卵形;花瓣近倒披针形,均较宽;雄蕊约20,长仅为花瓣的1/2左右;心皮9~12。
种子不育。
栽培于四川,野生种已不多见。
③峨嵋野连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
根茎较少分枝,节间短而密。
叶基生,4~11枚,叶柄长5~16厘米;叶片披针形或窄卵形,约与叶柄等长,宽3.5~6.5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达14厘米,宽达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急缩成小柄,羽状深裂,7~10对,小裂片长椭圆状卵形,缘具尖锯齿;两侧裂片斜卵形,长仅为中央裂片的1/3~1/4,2深裂或偶2全裂,小裂片再作羽状分裂或2深裂;上面沿脉被微柔毛外余均无毛。
花茎多单一,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6朵;萼片线形,长7.5~10毫米,宽0.7~1.2毫米;花瓣9~12,狭线形,长约为花萼的1/2或较短;雄蕊多数,长约4毫米;心皮9~14。
蓇葖长约8毫米。
种子长圆形,黄褐色。
野生于阴湿丛林中。
分布四川。
④云南黄连多年生草本。
形态与黄连很近似,主要区别为:根茎较少分枝,节间密。
中央裂片卵状菱形或长菱形,羽状深裂3~6对,小裂片彼此的距离稀疏。
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5朵;苞片椭圆形,3深裂或羽状深裂;花萼卵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宽2~3毫米;花瓣匙形或卵状匙形,长4.5~6毫米,宽0.5~1毫米,先端圆或钝,中部以下变狭成细长的爪,中央有蜜槽;心皮8~15。生于高山寒湿林荫下。分布云南、西藏昌都地区,云南有栽培。此外,尚有短萼黄连(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少有栽培),五裂黄连(分布云南东南部),亦同供药用。
【采集】以立冬后(11月)采收为宜。掘出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烘干,撞去粗皮。
【化学成分】黄连含小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 峨嵋野连中分离出小檗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以及两种非酚性生物碱,两种酚性生物碱。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
【归经】入心、肝、胃、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阳明、太阴。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黄连的功效】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