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麦芽糖,胶饴,软糖,糖稀。
来源:为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气味:
具有麦芽特有的香味,甜度是白糖甜度的0.75倍。
外观 :金黄色粘稠状液体或者黄白色糖饼。
原植物: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均可入药,但以用胶饴为主。
药材性状: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味甘,药用以秋饴糖为佳。全国各地均产。
化学成分:麦芽糖89.5%,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等。
饴糖定义: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加工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
功能主治-饴糖的功效
缓中,补虚,生津,润燥。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①《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②《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
③孟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④《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⑤《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⑥《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
⑦《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⑧治喉骾鱼骨,疗误吞钱环。
⑨《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物理特性:QB/T
2347-97
固形物
≥75%
PH值
4.6—6.0
DE值
≥42%
熬煮温度
≥115度
硫酸盐灰分(GT-6)
≤0.5%
铅(GT-18)
≤0.5mg/kg
砷(GT-3)
≤0.5mg/kg
细菌总数(GB 4789.2-94)
≤3000个/g(或ml)
大肠菌群(GB 4789.3-94)
≤30个/100g
致病菌(GB
4789.4、5、10、11-94)
不得检出
二氧化硫残留量
≤400mg/kg
欢迎新老客户前来洽谈 联系人:王晶 电话:021-61992501 / 旺旺:shchiwei01
所属分类:
中国精细化学品网 /
甜味剂本页链接:http://product.11467.com/info/1759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