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作为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开发的系统性融资安排,处于物流金融和行业金融解决方案之间的位置,其来源、定义、实现方式、案例参见其他信息汇总资料,本报告针对已有实际操作经验,或正在搭建相关业务平台的银行群体,对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评估
一、从企业立场和银行立场理解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涉及金融机构(银行、保险、担保等)、核心企业(一个或多个)、成员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等),资金效率提高的好处在每个参与者都有体现。但理解这一融资模式的立场,对于银行和企业并不相同。鉴于核心企业在设立成员门槛、制定成员管理制度、分享交易动态信息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核心企业的立场对于供应链的优劣有强烈影响。如果考虑到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强势核心企业的利益,银行更有必要深入了解企业一方对供应链金融的真实态度。
从企业一侧来看,供应链金融是顺应供应链管理而出现的,而前一个概念与上世纪末全球性外包活动密切相关。简而言之,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以外包商而非核心企业业务分部的形式出现,固然带来了效率和成本优势,但也导致融资节点相应增多,资金流在供应链内的运行复杂化。站在(核心)企业的角度,供应链金融的是一种系统财务管理方案,目的是简化供应链各个节点参差不齐的融资格局,避免出现意外的资金瓶颈。当然,核心企业的改善意愿和能力,决定了供应链金融国内外不同的实现模式。
从银行一侧来看,供应链不仅是资金流、产品链、信息链,还是一条信用链条,只不过节点之间的信用水平差异较大,并且会相互影响。核心企业不仅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并且融资能力也无可替代,然而纵览这一由核心企业驱动的业务链条,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并未充分利用起来首先外部输入资金集中在核心企业,不能对整个供应链形成分配方案;其次过多资金沉淀在核心企业,也降低了银行的博弈能力和资本收益。要改变这一现状,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供应链进行信用重估,将外部资金按需合理分配,对于维护供应链信用稳定效果更好。所以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解读,其实是优质信用(核心企业)的扩大化和再利用。
相关网站推荐:上海到北京专线 http://www.jiaying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