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覆盆子 | 产地 |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 |
产品属性 | 果实子仁类 | 性状 | 呈圆锥形或类球形,上端钝圆,底部较平坦,高0.6-1.3cm,直径0.5-1.2cm |
性 | 平 | 味 | 甘 |
归经 | 归经:肝;肾经 | 毒性 | 无毒 |
化学成分 | 含有机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 C,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覆盆子酸(fupenzic acid) | 产品形态 | 原形态 |
炮制工艺 | 晒制 | 规格 | 统 |
覆盆子的基本信息标价仅供参考
简介
药名:覆盆子
别名:覆盆、乌藨子、小托盘、山泡、竻藨子、马连果、 马灵果
汉语拼音:fu pen zi
英文名:palmleaf raspberry frui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chingii hu
归经:肝;肾经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
中药化学成分:覆盆子含有机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 c,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覆盆子酸(fupenzic acid)。
功效: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
科属分类:蔷薇科拉丁文名:fructus rubi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宫冷不孕,带下清稀,尿频遗溺,目昏暗,须发早白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
采收和储藏: 7-8月间果实已饱满呈绿色未成熟时采收,将摘下的果实拣净梗、叶,用沸水烫1-2min,取出置烈日下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等地。
五、炮制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去柄。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覆盆子,用酒蒸一宿,以水淘两遍,晒干用。" ②《纲目》;"采得覆盆子,捣作薄饼,晒干密贮,临时以酒拌蒸,尤妙。"
六、性味甘酸,平。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辛,平。"
③《药性论》:"微热,味甘辛。"
④孟诜:"味酸。"
七、归经《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