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 | PVC | 品牌 | 经络通 |
耳朵模型/16cm耳穴模型/人体模型
学习针灸推拿、保健按摩的好帮手
★品牌:上海经络通
*商品名称:耳穴模型
*说明:本模型用pvc制成,标出了相对应的人体内脏和躯干在耳廓上的针穴位置。附穴位使用手册。
附有详细的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尺寸:16cm
本耳穴模型(16厘米)标有人体200余耳部穴位点,既适用耳针疗法及健康保健,也方便中医爱好者了解人体耳部穴位常识。
耳针,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更多款耳穴模型看店内宝贝
一。耳穴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胃肠神经官能征、心脏神经官能征、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
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6.其他 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二。耳部穴位解剖说明:
耳轮
耳廓Zui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
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
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
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
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船形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
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
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
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
耳廓Zui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
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耳穴索引
颞
【曾用名】太阳
【位置】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
【主治】偏头痛等
额
【位置】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
皮质下
【曾用名】卵巢、睾丸、兴奋点
【位置】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
耳甲腔
心
【位置】耳甲腔中央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等
肺
【曾用名】肺点、结核点、肺气肿点
【位置】耳甲腔中央周围
【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
气管
【位置】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
【主治】咳喘等
脾
【位置】耳甲腔的后上方
【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等内分泌
【位置】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痤疮、间日疟等
三焦
【位置】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
【主治】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疼痛等
口
【位置】耳轮脚下方中1/3处
【主治】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等
食道
【位置】耳轮脚下方中1/3处
【主治】食道炎、食道痉挛
贲门
【位置】耳轮脚下方后1/3处
【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等
胃
【曾用名】幽门、下垂点
【位置】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等
耳甲艇
十二指肠
【位置】耳轮脚下方后部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等
小肠
【位置】耳轮脚上方中部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
大肠
【位置】耳轮脚上方前部
【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痤疮等
阑尾
【位置】大、小肠两穴之间
【主治】单纯性阑尾炎、腹泻等
肝
【位置】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假性近视眼、单纯性青光眼等
胰胆
【位置】肝肾两穴之间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急性胰腺等
肾
【位置】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早泄等输尿管
【位置】肾与膀胱两穴之间
【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
膀胱
【位置】肾与艇角两穴之间
【主治】膀胱炎、遗尿症、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等
艇角
【曾用名】前列腺
【位置】耳甲艇前上角
【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等
艇中
【曾用名】脐中、腹水、醉点、前腹膜、后腹膜
【位置】耳甲艇中央
【主治】腹痛、腹胀、胆道蛔虫症、腮腺炎等
耳垂
目1
【曾用名】青光
【位置】耳垂正面,屏间切迹前下方
【主治】假性近视
目2
【曾用名】散光
【位置】耳垂正面,屏间切迹后下方
【主治】假性近视
牙
【曾用名】拔牙麻醉点、牙痛点、升牙点
【位置】耳垂正面,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二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地把耳垂分为九个区。一区即本穴
【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等
舌
【曾用名】上颚、下颚
【位置】按上述分区之二区为本穴
【主治】舌炎、口腔炎等
颌
【曾用名】上颌、下颌
【位置】按上述分区之三区为本穴
【主治】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垂前
【曾用名】拔牙麻醉点、神经衰弱点
【位置】按上述分区之四区为本穴
【主治】神经衰弱、牙痛
眼
【位置】按上述分区之五区为本穴
【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假性近视、内耳眩晕症、耳鸣、听力减退等
面颊
【位置】按上述分区之五、六区交界线周围为本穴
【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等
内耳
【位置】按上述分区之六为本穴
【主治】耳鸣、内耳眩晕症、听力减退
扁桃体
【曾用名】扁桃体4
【位置】按上述分区之八区
【主治】扁桃体炎、咽炎
耳背
上耳根
【曾用名】郁中、脊髓1
【位置】耳根Zui上缘
【主治】鼻衄
耳迷根
【位置】耳背与乳突交界的根部,耳轮脚对应处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心动过速、腹痛、腹泻等
下耳根
【位置】耳根Zui下缘
【主治】低血压
耳背沟
【曾用名】降压沟
【位置】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在耳背面呈“ y ”字形凹沟部
【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等
耳背心
【位置】耳背上部
【主治】心悸、失眠、多梦
耳背脾
【位置】耳轮脚消失处的耳背部
【主治】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耳背肝
【位置】在耳背脾的耳轮侧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耳背肺
【位置】在耳背脾的耳根侧
【主治】咳喘、皮肤瘙痒症等
耳背肾
【位置】在耳背下部
【主治】头晕、头痛、神经衰弱等